有關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

二七紀念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為了紀念發生於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罷工而修建,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建於1971年,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中國建築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有關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有關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典故

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鬥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鬥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二七紀念塔,為雙身並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築的特點,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聲悠揚悅耳,綿延數公里。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

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二七紀念塔現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內一邊為鏇梯,一邊為展室,遊人可登至塔頂,遠眺市容入夜後,多種彩燈內透外照,使雙塔更加絢麗多彩。

二七廣場是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區。位於鄭州市區中心,廣場四周有華聯商廈、商城大廈、百貨大樓、亞細亞商場、國際友誼廣場、正弘名店、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場、購書中心等大型商場和數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飲店,是遊客的必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