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葡萄酒的典故「精選」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是李白對鍾愛的葡萄酒的不吝讚美。有人說葡萄酒是外來文化,但實際上,早在我國古代,葡萄酒文化就曾非常輝煌。在中國過往的歷史長河中,葡萄酒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今天就給大家具體分享一下中國古代葡萄酒的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中國古代葡萄酒的典故

西漢:漢武帝供奉王母的珍品

有史料記載,漢武帝對張騫從大宛帶回的葡萄品種及釀酒工藝尤為看重,命宮人在離宮別宛內大量種植葡萄,對葡萄酒猶如對後宮佳麗般珍藏。據傳,漢武帝很喜歡葡萄酒的美味,但因當時釀造的酒很為有限,故而特作珍藏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珍品。張騫,何許人也?他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東漢:涼州刺史孟佗的“買官王道”

據傳,東漢時期有個叫做孟佗的涼州刺史,其官職便是用一斛葡萄酒賄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而換得。這裡的葡萄美酒成為了諸如孟佗之類的官員買官升官的“不二王道”,成為了一種政治投機品,也可以看出在東漢末期葡萄酒異常珍稀,可謂“滴滴值千錢“,一斛葡萄酒酒可以換得“刺史”這類二千石的大官。刺史,何之官也?“刺”,檢核問事之意。顧聞思議就能知曉,這官是相當威風的呢!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中國為十三部,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

魏晉南北朝:魏文帝曹丕的“吃貨情結”

有史書記載,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愛葡萄美酒的滋味,並下詔宮中御醫,誇讚葡萄果實味道綿長、汁水豐富,可以消除煩躁、解除口渴,而釀成的葡萄酒美味甘甜,使人容易醉倒。作為一位帝王,大談葡萄酒與葡萄美味,讓人不禁想到其實曹丕也是不擇不扣的“吃貨”啊。曹丕!何許人也?沒錯,他是“相煎何太急”《七步詩》的直接靈感源頭締造者。

唐朝:李白的“紅顏知己”、王翰的“邊塞情人”

到了唐朝,葡萄美酒便成為了詩人們文思泉湧的催化劑和人生不可或缺的“知己”。自稱“酒中仙”的李白尤喜酒後作詩,其在《對酒》一詩里給予了葡萄美酒崇高的讚美:“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棉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李白更是在《襄陽歌》里幻想每日都可豪飲三百杯葡萄美酒。而王翰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千古名句里,想必已將葡萄酒視作可慰藉邊塞苦寒生活的“情人”了吧。

宋代:蘇軾文中的瓊漿玉液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老饕賦》中寫道:“彈湘妃之玉瑟,鼓弟子之雲璈。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郁輪袍。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在蘇軾看來,涼州出產的葡萄美酒配以南海精美的玻璃杯來盛裝,是聆聽仙樂、欣賞仙女跳舞時的必備之物,只有葡萄美酒這種瓊漿玉液才夠資格與仙樂、仙女跳舞相提並論。由此看來,大文豪蘇軾可謂是“饕餮族”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