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腳踏車》讀後感

《十七歲的腳踏車》讀後感300字

《十七歲的腳踏車》講述的是那么普通的一個少年,因為教育的缺失,價值觀的不健全,就像北愛里所說的一樣,他不怕挨打,不怕挨餓,不怕挨凍。他的世界只有那一套38平米的房子。而這個少年,只有那輛價值500快的腳踏車。

故事很緊湊,由一輛腳踏車來連線前後。其中間接描寫了各類人情世故,看到的可能是假的,聽到的也許是謊言。就好比故事裡那個雜貨店老闆在得知了那個心目中的女神只是一個保姆而已,說了一句:如果早知道她是農村來的我就會。。。好罷。故事末,重點刻畫了北京胡同里冷凍的卑微的人情,特寫了那幾張看著別人圍毆而毫無知覺的面孔。同時也側面反映了當下的社會情況。在結局的時候,巨觀拍攝了清晨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們。故事好像告訴要我們。這些沒法改變,只有適應。

多虧了國小語文老師教的那么認真,讀完一篇好文章還不忘寫中心,寫讀後感。恩,想想。回不去了唉。也不用在絞盡腦汁的想怎么把字數湊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