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後感

有的外國孩子2歲時父母便開始訓練他們獨立的能力。美國有的孩子在9歲時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獨立自主。在上國小時,歐美一些國家的老師就教育孩子們要有獨立情,不能依賴家長,不做溫室里的花朵。在美國,孩子們在學校中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交易,可以賣糖等。老師們不但不反對,而且還鼓勵他們這樣做下去。很多美國老師認為,這會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在德國,學校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德國孩子們利用休息的時間幫助餐館和超市發傳單,做小工來掙零用錢,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是,外國孩子每周都要寫一遍論文,涉及經濟,人物,動物,科學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國孩子,很多是家裡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溫室里的花朵”。有一個報導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國孩子病了回到營里睡大覺,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著走到底。到了營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爐子,用一些簡單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國的孩子既不會做飯更不會搭建爐子。最後還是厚著臉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飯。教官說“你們別人的飯,心裡不會難受嗎?”而有些中國孩子聽了很麻木,沒有什麼反應。

中國孩子的嬌生慣養,沒能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不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小朋友們,從小就鍛鍊生存本領,自立自主。

讀烏塔有感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的一個小女孩,但她卻和我們中國的孩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不同,因為她一個人游闖了瑞士、米蘭、奧地利等等國家。

烏塔,她是那么勇敢啊!一個人獨闖義大利。想想我們,也許我們裡面沒有一個人敢去。親人太嬌慣我們了,主要的是我們沒有常識,遇到困難也不知道求救。烏塔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查警察局的號碼,那裡想必遇到的困難很多,可烏塔卻平安無事。

我想烏塔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這樣會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些國家的知識,並且可以鍛鍊自己的膽量。她在準備去義大利的旅費時,從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周末去分廣告單,暑假去幫人看小孩,這種做法也是對的。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烏塔就是這樣做的,因為她明確的對作者說:“從電視上看到義大利許多次,但到這裡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我雖然不如我雖然現在還不如烏塔那么勇敢,但是我會從小事做起!我和烏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許多,如:我爸媽不在身邊,但我學會了自覺自理生活、我奶奶家裡有事,我鍛鍊自己走路......但與烏塔相比,我還遠遠不夠,以後我要努力改變缺點,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書籍,增加知識,向烏塔學習,做個勇敢的人。 烏塔,這個名字深深感動了我。每個人要是都有這樣的膽量,他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讀烏塔讀後感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裡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