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的心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不時浮現在我眼前,他就是魯濱遜。

魯濱遜從小就酷愛航海,一次航行中,整條船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的生存下來,並隻身一人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口,生產水稻和小麥,還搭救了一個土人,稱為“星期五”並把他收作僕人。直到第28年,魯濱遜幫一艘英國輪船制服了叛亂水手,才得以返回故鄉英國。

“我會盡力而為,只要我還能伐木,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願倒下!”這是魯濱遜面對危險的態度,可是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做任何事或許只是徒勞一場,可他從不會屈服,總會總結經驗後又盡全力重新嘗試。他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客服難以想像的痛苦,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生存家園。

到底是什麼讓魯濱遜支撐到現在呢?答案是他有著頑強的、永不放棄的心!他曾說過:“我與人類隔絕,但我並沒有因沒有糧食而餓死在這個不毛之地;我沒有衣服,但在熱帶氣候里也穿不住。”就是因為他有著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才能生活28年。“28”對我們來說僅是平凡的數字,但對魯濱遜而言,忍著孤獨在荒島上那可是極為漫長的,這種毅力值得世人敬佩、讚頌!

讀到這,我想到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對於家務而言總是說:“讀好書就行,其它的不用管。”讀書固然重要,可生存小事也不得忽略。假設我們身處孤島、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並且隨時面臨著野獸、野人和生存的各種威脅時,應當怎么辦?是悲觀絕望、坐以待斃?就算有一顆樂觀的心,可我們會生火做飯嗎?能與暴風雨搏鬥,最後逃離荒島嗎?恐怕一天未到就已面呈菜色了吧。讓我們學習魯濱遜,有志氣、有毅力、愛勞作、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奇蹟。也許上帝會拋棄你,但你自己也別拋棄自己,向命運作鬥爭吧!

遇到苦難,樂觀堅強,擁有戰勝任何險阻的勇氣與力量,這是我從魯濱遜身上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