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後感

在假期,我讀了一本曹文軒先生的名著——草房子。這本書反映了中國五、六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我被生動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

故事裡有一位主人公叫桑桑。他曾把碗櫥改成了鴿子窩,偷家裡蚊帳做漁網捕魚。他的生活如此的拮据,但他的童年卻充滿了樂趣、充滿著難忘的回憶。記得他也曾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褲、戴上棉帽,成為校園裡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這正與現在的我們成為了鮮明的對比:現在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去,假日裡補習班排的滿滿。我們曾多么渴望桑桑那樣的生活

還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人物就是細馬。他是邱二爺和邱二媽從江南領養回來的孩子。可是他們的房子被沖走了,養父也不幸地患癌去世了,他明明有逃避這個選擇,但他卻艱苦奮鬥,努力賺錢,給養母蓋了一座房子。杜小康也是如此,他放棄讀書,去和父親放鴨子。我想,這都是因為這都是由於他們勇於擔當家庭的責任—用他們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來家庭的重任。這讓現世紀嬌生慣養的我重新反省了一下我自己。

在陸鶴身上我懂得了,尊嚴的傷害並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藥;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美,欣賞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讀完了以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著去面對。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盪,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仍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們是那么純真、善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著我的心靈。再次回味書中的人物,我越來越覺得羞愧。我想我應該像紙月一樣擁有純淨的美、像陸鶴一樣擁有執著、倔強的美、像杜小康一樣擁有勇於承擔,堅韌無比的美……在生活中,面對挫折不退縮、微笑著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