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學與問》這一課,這是一篇守明事理的文章。全文圍繞著“勤奮學習觀察思考”這一方面來寫的。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的真知。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這篇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問的重要性。我們完全可以遇到不會的題就像別人請教,要學會拜能者為師。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要對一個問題去不懈探求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看,古人都知道勤奮好問。在學中文,在問中學,我們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加油,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