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飛渡》讀後感六年級代表作文精選10篇

讀了動物小說《斑羚飛渡》令我感慨萬千,斑羚們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品格鼓舞著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羚羊飛渡》讀後感六年級代表作文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好書,有蘊含著人生哲理的《智慧背囊》,有生動有趣的《五毛錢的願望》,還有驚險刺激的《查理九世》……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斑羚飛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群斑羚被狩獵隊逼到了三面是懸崖的傷心崖上,它們無路可逃,驚慌失措。有的斑羚昏頭昏腦企圖穿過封鎖線,結果被獵狗撕成了碎片。有的斑羚老眼昏花,希望自己能跳過6米寬的山澗,結果掉進了深谷。唯獨鐮刀頭羊在危急時刻受到彩虹的啟發,想出了挽救種族生存的絕妙辦法——飛渡。羊群被分成了年輕的和年老的兩隊。年老的羊和年輕的羊各出一隻,幾乎同時起跳,年老的在下,年輕的在上,當年輕的羊往下墜落時就踩在年老的羊背上,再次騰空跳起,“飛”到對面的懸崖上。每一隻年輕斑羚成功飛渡,就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直到最後,傷心崖上只剩下了鐮刀頭羊,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絢麗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看完這個故事,我已感動得熱淚盈眶。老斑羚是多么偉大,它們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為的是開通下一代的生存通道。就像四川大地震中的譚千秋老師,他為了救4個學生,像大鳥一樣護住了孩子,學生得救了,他卻永遠離去了。還有今年7月,在超級颱風“威馬遜”侵襲之時,年輕小伙符傳道不顧個人安危,3次進出村莊,成功轉移了16名老人和兒童,自己卻被無情的大水吞噬。他們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敬佩。同時,我也為那些狩獵者感到痛心。他們只為一己之利,就殘忍地殺害這些無辜的生靈。我們為什麼不能跟動物做朋友呢?要是我們和諧相處,世界改會多美好。

這篇文章令我感慨萬千。斑羚們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品格鼓舞著我。同時,我也希望人類能和動物成為真正的朋友,和平共處,共同守護我們美好的地球家園!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二

《斑羚飛渡》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小說,主要寫了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逼到了一個名叫“傷心崖”的山頂,老羚羊們用自己的身體搭出了一座生命之橋,換得了少年羚羊的生命。這壯麗的一幕不僅讓那些獵人看得目瞪口呆,忘記了開槍,還讓作為讀者的我,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這些老羚羊們在危難時刻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它們用自己的行動向大家展示了老一輩對小一輩的愛,可以用生命來代替的愛。這時,我想起了在新聞報導中,經常可以看到在地震中、在車禍中,父母長輩為了救孩子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在世界上,除了人有感情,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讀完了《斑羚飛渡》,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隻只老羚羊在墜落前那毅然而欣慰的表情,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他們為我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他們雖然沒有老羚羊那么轟轟烈烈,但是在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愛:清早上學,媽媽提醒我要多穿點,不要著涼;每到中午,外婆給我送來可口的飯菜;到了周末,爸爸帶我出去遊玩……

我相信,這些跳過懸崖的小羚羊們一定會快樂地生活著。這是它們對老羚羊最好的回報。而我就應該好好學習,鍛鍊好身體,儘量少讓家長操心,爭取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斑羚飛渡》這本書講了許多有關動物的故事,介紹了動物的知識,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人生的感悟。我們應該多讀這樣的好書,讓自己更聰明,更自信。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三

讀完沈石溪的《羚羊飛渡》,我深深被哪一幕所震撼,那一幕,悲壯慘烈!那一幕,驚天動地!在羚羊身上都有一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隻沉著、勇敢、高度責任感和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的頭羊,是他的方法贏得了種群生存的機會,繁衍了後代。當他從容赴死與炫麗的彩虹融為一體時,一種傷感湧上了我的心頭,久久不能釋懷。老羚羊心甘情願的用自己的身體做撐墊,把死的留給了自己。這種捨己為人,死而後已的偉大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用族群中一半年老同伴的鮮活生命做踏板,延續了另一半年輕同伴的生命,毫無疑問,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極具智慧的做法。但是我無法理解,斑羚頭領是怎樣在它的偶蹄類動物的頭腦中產生了這樣一個主意;其它斑羚尤其是年老斑羚怎么會服從這個決定,主動犧牲;斑羚們是怎樣明確地知曉自己該在哪個組,沒有退縮;斑羚頭領怎么明白2組數目的不均,帶領幾頭成年斑羚放棄生的機會,踏入老年一組……貪生,怕死,是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在《斑羚飛渡》中表現的,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這種觀念。在這裡,它們是智者,是紳士,是視死如歸的英雄。它們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用我們人類也想不出的方法,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族群,保全了一半的有生力量。在這場角逐中,斑羚是真正的勝利者。

看過許多在沉船事故、火災、地震等災難中發生的報導,有很多人把生的機會讓給別人,“讓婦女兒童先走”讓人禁不住落淚;也有的人只顧自己,還振振有詞“我也有生的權利”……這些都是複雜人性的表現,在生與死的面前,作為高等社會動物的人類,尚且如此,那么《斑羚飛渡》中斑羚們的做法就更加讓我們無法解釋。身處絕境而能冷靜思考對策,服從安排,勇於犧牲自我,團結協作以拯救同伴,所有這些,即使是人類,也未必能做到。也許它們其實是山林的精靈,是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智慧動物,只是它們更善良更愛好和平,不象人類,把自己當成地球的統治者,隨心所欲地傷害其他生物。在這裡,它們的做法令人感動,它們的表現比人類還要高尚。

合上書,我閉目想像那片叢林,想像斑羚飛渡山崖的壯烈景象,想像那些成功逃脫的斑羚們日後的命運。它們還會在山林中遊蕩,覓食,嬉戲,繁衍後代,遭遇狼豺虎豹和獵人,但是,我希望,它們在自己的家園裡,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生老病死,飛渡山崖的那一幕,永遠不要再發生。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四

我讀了《斑羚飛渡》這本書。書中動物在生死關頭的大義凜然和驚人壯舉在我心裡激起了千層巨浪,讓我感慨萬千。

書中寫道,一群斑羚被貪婪的獵人逼到了傷心崖上。面對絕境,如果束手就擒,那么整個斑羚種群都將滅亡。就在這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鐮刀頭羊想出了一個辦法。它發出一聲吼叫,讓整個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一撥,年輕斑羚一撥。每撥各出一隻斑羚一起往前跳,就這樣,通過“空中接力”,年輕的在年老的背上實現了二次彈跳,從而順利跳到了對岸,而老斑羚卻都掉下了懸崖……

斑羚的舉動令我震撼,而這些老斑羚的犧牲精神更讓我震驚。面對死亡的威脅,它們用自己的從容不迫為下一代架起了“希望之橋”、“生命之橋”。

歷史上,也有許多的“老斑羚”用生命當橋墩,進行著“愛的飛渡”,詮釋著愛的無私和偉大。記得以前我看過一本書,講的是紅軍長征過雪山的故事。有一天,戰士們正在冰天雪地中快速行進,突然,隊伍越走越慢,不一會兒就停下來了。因為實在太冷,停留就意味著危險,帶隊的首長邊跑邊喊:“大家不要停,快速通過!”

警衛員跑過來說:“前面有人凍死了。”首長一聽,連忙向前跑去。

這是一個神情嚴肅的老戰士,臉上飽經風霜,身上裹著一個破破爛爛、滿是窟窿的麻袋,靠在樹上一動不動,幾乎成了一座“冰雕”。

首長發火了,像獅子一般咆哮道:“快把軍需部長叫來,為什麼不給戰士發衣服。”結果沒人回應。他又大叫了一遍,這時,有人小聲說道:“他就是軍需部長。”

首長一聽,眼淚瞬間浸濕了眼眶。他挺直身板,給那座“冰雕”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課文《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為了讓小戰士喝口魚湯,不幸陷入沼澤;董存瑞為了消滅敵人的碉堡,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毅然孤身只手舉起了炸藥包;蔡永祥為了保護錢江大橋,面對呼嘯而來的列車毫不猶豫地跳入鐵軌,推開了橫在路中的大木頭;“最美司機”吳斌為了整車旅客的安全,在生命最後的76秒里,奇蹟般地停穩了飛馳的汽車;“最美媽媽”吳菊萍不顧個人安危,用雙手接住10樓墜下的陌生女童,壯舉感到了整個世界……

他們的心靈都是如此純潔,他們的人格都是如此高尚。他們和老斑羚一樣,都是用自己的最大力量甚至生命為他人全心付出的真正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和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大公無私、捨己為人、甘心付出、樂於奉獻的可貴精神。正如巴金所言:“我的一生始終保持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這種生命的意義,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

當然,在讚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貪婪的獵人感到心痛和可恥,他們是“殺害”斑羚的罪魁禍首。和諧共存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真心希望人類能和地球上的其它動物和諧共存,而不再需要它們用這樣慘烈、悲壯的方式來維繫種群存亡。我相信,人類的愛心和法律會為他們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橋”,真心希望作家叔叔阿姨能創作出更多有關動物的溫馨故事。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五

當我讀完《斑羚飛渡》的時候,我深深地震撼了。

狩獵隊把一群斑羚趕上了傷心崖,準備活捉它們。雖然它們有跳遠冠軍之稱,但是,面對著它們面前6米寬的山澗,卻是無能為力。在面臨著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它們居然想到了獵人們意想不到的舉動!犧牲一命來換取一命的方法,來延續下一代的生命——飛渡!

為了換得下一代的永生,斑羚們在山澗上空劃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是一座座用老斑羚的肉體和死亡築成的橋墩。這是何等神聖的精神力量啊!連獵人們也不覺放下了獵槍。令我最震撼的,還是那隻鐮刀頭羊。它擔任著一位領導者的身份,冷靜鎮定地指揮著斑羚群。當種群得到延續時,它從容地走向深淵。那一瞬間,那一種精神,在虹光的映照下,顯得無比的悲壯!

斑羚群以一半的犧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犧牲的斑羚們那樣地"從容",接受"生命的援助"的斑羚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感激,只是"興奮地咩叫一聲,鑽到磐石後面不見了"。沒有什麼要特別感激的,因為這些獲救者有一天也會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為另一群年輕斑羚做"橋墩"。感激,只有因為物質和精神上有交換才會產生,而斑羚們不懂那么複雜深奧的東西,對它們來說,為種群做出犧牲,只是依據自己的天性、本能行事,根本談不上"奉獻""美德"之類的概念。

很多群居的動物,都有自己的首領。這些首領往往具有健壯的體魄、聰明的頭腦和威嚴的氣勢,它能夠帶領群體維持良好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它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勇於挺身而出保護整個群體的利益。鐮刀頭羊就是這樣的一位首領。當灰黑色母斑羚正為虛幻的彩虹吸引而絕望地走向危崖時,它只發出一聲吼叫,就讓母斑羚猛醒,並讓斑羚群分成兩撥,快速而有序地完成了一場悲壯的"飛渡"。鐮刀頭羊擔負著保護種群的責任,在最危急的時候,整個種群把信任和尊重給了它;它沉穩、果斷、臨危不亂,這樣的品格使斑羚們對它無比順從。讓種群的一半選擇死,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而它做到了。

有些人說,這篇故事只是作者的想像而已。但是,他們可以否認世界上真的有這些事的存在嗎?因此,我們不能否認,現在的動物們,在人類的壓迫下,正面臨著絕種的危機。人類自詡為最高級的動物,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自然界裡的主宰者,蔑視其他生命的存在,肆意地屠殺它們,導致大量的物種已經滅絕。

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動物身上的那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類社會,我們不會感到慚愧嗎?當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像鐮刀頭羊一樣冷靜鎮定?又有多少人能像老斑羚一樣視死如歸?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六

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斑羚飛渡》,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悲壯至極的故事:一頭年輕鐮刀頭羊帶領著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把老的斑羚當做年輕斑羚的墊腳石的辦法,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壯舉來擺脫困境。

這些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會讓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會使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生的世界。文章一開始,先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場景。一群斑羚,為狩獵隊所追殺,逃到懸崖邊。當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時,顯得那么驚慌、無助,它們胡竄亂跳,一隻老斑羚竟想奮力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筆直的墜落下去。在這個事件中,斑羚對生的渴望被表現得分外真切。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老斑羚門憑藉嫻熟的跳躍技巧,以犧牲老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成功地完成了山澗上的飛渡,贏得了種群的生存機會。斑羚在飛渡中所表現出的勇於犧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隨著鐮刀頭羊的吼叫,整個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為一撥,年輕斑羚為一撥。為了種群的生存,老年斑羚毅然決定犧牲自己。當老年斑羚的數量比年輕的那撥少時,鐮刀頭羊自覺地走到老年斑羚的行列中,有幾隻中晚年公斑羚跟隨著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里走出來,進入老年斑羚的隊伍。沒有強迫,好像犧牲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一種本能。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生存,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橋”,用自己的生命為年輕一代架起了希望的橋樑。斑羚群以一半的犧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以一半的逝去,保證了另一半的未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為他讚嘆不已!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七

我讀完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

文章主要講的是,有一天。獵人們出去打獵,遇到了一群斑羚,獵人們把斑羚趕到了一個懸崖旁,懸崖又寬又深,斑羚們跳不過去,跳下去又必死無疑。所以獵人們正等著慢慢收拾自己的獵物。

可就是這時,獵人們看到了一個吃驚的場面。領頭的斑羚把斑羚群分成兩撥,一撥是年老的斑羚,另一撥是青壯的斑羚。

緊接著更為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青壯的斑羚先走出一隻,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從懸崖上跳了出去,畫出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獵人們想:“這下不好了,斑羚們要自殺了,到手的獵物沒有了。”但令他們出乎意料的事還在後面。就在青壯的斑羚剛跳下去,就有一隻年老的斑羚也跟著跳下去。就在年老的斑羚的身體就要往下沉的時候,青壯的斑羚的正好飛越在年老的斑羚上方,它踩著年老的斑羚的背,又是奮力一越,這每二次一越,青壯的斑羚就飛渡到了懸崖另一側。

就這樣,每從青壯的斑羚群走出一隻,就有一隻年老的斑羚也走了出來。當然,也有一隻老斑羚沒能跳好,結果青壯的一隻也掉到了懸崖下面。這群斑羚正好是奇數,最後只剩那隻領頭的斑羚。獵人們馬上朝它開了幾槍,但是它沒有倒下,而是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條絢麗的彩虹……

就這樣,斑羚犧牲了年老一半,但卻拯救了更有希望的年青的另一半。獵人們看到這,都震驚了。

文章看完後我也深深地為斑羚的精神所打動,這也讓我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故事。為了能奪下高地,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為開闢了前進的道路。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藥包,為的勝利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為了自己的不被敵人發現,邱少雲活活被火燒死,他不愧是勇於自我犧牲、嚴守紀律的楷模。

多么讓人敬佩的斑羚呀!雖然犧牲了一半的種群,但卻使整個種群得以生存延續。動物是這樣,何況我們是人類。我要向勇於犧牲自己的斑羚學習,學會關愛集體,團結友愛,犧牲個人利益,保護集體利益。同樣,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文章雖然讀完了,但留給我深深的思考。我做為我們班的一名值日班長,我要一心為班級考慮,為同學們考慮。不能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幹什麼事都斤斤計較,應該考慮到班級的集體利益。讓我們班更加團結,更加優秀。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八

生命的微不足道,體力的微薄——這些都並不可怕,甚至黠絲的命運也不能決斷什麼,可怕的是只看到卑微的力量,忽視了內在的精神。

――題記

看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我的心裡掀起了千層巨浪,感慨萬千。它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

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為了種族的延續而甘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一種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道路的精神!“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隻老年斑羚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它們的心裡很坦然,很踏實:為了下一代,我們有了堅定的勇氣,可以無悔地犧牲自己,完成這一幕悲壯的斑羚飛渡。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沒有做人類的囚徒。“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於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毅然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為了一己私利。這是可恥的自私蒙蔽了人類的思想,沖昏了人類的頭腦,埋沒了人類的心靈。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譚千秋老師。這是一位英雄的教師,當救援人員發現他時,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下來,他卻永遠離去了。

還有一個小男孩手刨四個小時從廢墟下救出了同學,但他的雙手卻血肉模糊,他就是馬健。

他們的心靈是偉大高潔的。假如我們能搏擊藍天,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他們給了我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青春的光亮。他們和斑羚們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在讚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夥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為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為什麼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要用任何的代價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與犧牲,這樣才有意義。當你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會燦爛一片;當你的生命為他人增添一份溫暖,你生命的芳香就會沁人心脾;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蕩漾著漣漪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關愛的芳香。我想,那些為了救年輕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我合上書,閉上眼,只聽見窗外蕭蕭細細的雨聲,那一幕情景,依舊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淚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絲細雨,滋潤那片曾經茂盛歡騰的草原……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九

作家沈石溪最擅長寫動物小說,他筆下的動物個個栩栩如生,極具人性化,他總是將自身融入到動物之中,仿佛自己就是那筆下的動物,他創作的故事使人讀起來身臨其境。

最近,我讀了沈石溪的《斑羚飛渡》。在這本書中,一群獵人想捕捉一群斑羚羊,斑羚羊拚命逃跑,可獵人緊追不捨,一直把斑羚羊逼到了懸崖邊。此時此刻,留給斑羚羊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死在獵人的槍下,一條是集體跳崖,全部葬身於懸崖之下,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斑羚羊群都將必死無疑。可它們不甘心就這樣全軍覆沒,全部死亡,經過一段時間的對峙,羊群中的鐮刀頭羊靈光閃現,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一隻老年羊搭配一隻壯年羊,兩隻羊一起起跳,跳到空中時,壯年羊借著老年羊的背再次起跳,蹬躍,壯年羊便能平安落地,但老年羊就葬身崖底,就這樣,兩個兩個地跳,保全一個犧牲一個。最後,只剩下鐮刀頭羊了,它不願死在獵人的槍下,也毫不猶豫地衝下了懸崖……

讀完這本書,我熱淚盈眶。這隻鐮刀頭羊是值得讚頌的!它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沉著冷靜地想出了絕妙的方法,何其聰明。我們的社會上不也有這樣的人嗎?不少團隊的首領也正是具有這種品質,臨危不懼,帶領著隊伍不斷向前。

正是因為鐮刀頭羊的臨危不懼,使一半的斑羚羊活了下來,它們可以繼續去生活,去繁衍後代,去壯大群族,是它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斑羚羊群,同時,我也為這頭鐮刀頭羊沒能活下來而感到深深的惋惜。

在這個故事中,老年斑羚羊的精神更是值得尊敬的!它們甘願奉獻,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開闢一條生路,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壯年斑羚羊存活的機會,它們願意給壯年羊當墊腳石,我對它們懷有尊敬之情。

同樣,壯年斑羚羊有著勇敢與擔當!它們無所畏懼縱身一跳的那一刻需要多大的勇氣,它們知道自己身上擔負著多大的使命,它們的身上肩負著斑羚羊群的生死存亡,它們承載著羊群的使命與責任!

我們就像那一隻只年輕的斑羚羊,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擔,而我們的身邊,更有許許多多的老年斑羚羊,他們默默付出,為我們開闢道路。

我很感謝作者,是他讓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溫暖與感人的溫情!

《羚羊飛渡》讀後感範文十

望著窗外的綿綿細雨,已經斷斷續續地下了三四天的雨了,我這么想著,還是在下雨啊,天也在悲哀么?我的視線又轉回到我手中的《斑羚飛渡》上,仿佛魔力在吸引著我,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打開了書本……。

這是一個帶著淡痰悲哀的故事呢。

在一個捕獵隊的圍追堵截下,一群斑羚最終無路可逃,被逼上了三面峭壁的傷心崖上。

在捕獵隊以為獵物唾手可得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在頭羚的一聲哀傷的哞叫後,斑羚群自動分成兩隊,一隊年老,一隊年輕力壯。斑羚跳躍的最長距離是四五米,絕不可能躍過六米跳到另一邊去,有獵人非常疑惑,到底要幹嘛呢?只見接下來,一隻年輕和一隻年老斑羚同時起跳,只是老斑羚的角度低一點。就在年輕斑羚離對面還有兩米就要往下墜時,老斑羚的身軀正好出現在小斑羚蹄下,小斑羚猛地蹬便跳上對岸,而老斑羚則像斷翅的鳥般筆直向萬丈深淵墜去。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接著,一對又一對……在兩岸間一條彩虹橋下畫出道道弧線的,是用死亡做橋墩的生命之橋啊!

最後只剩下孤零零的頭羚了,它頭也不回地走向彩虹橋的一片燦爛……。

這個故事中人類無疑是迫害者。而最令我震驚的,是在整個飛渡中沒有一隻滑頭的羊偷換位置,要知道,年老的一群,注定是要以生命換得族群未來的啊!為什麼我又有此感嘆呢?因為相比這下,若發生在人類身上,選擇逃避的恐怕大有人在。斑羚們在生死關頭競能選擇以犧牲一半來保全更有未來的另一半,多么高尚的動物!這故事未必百分之百是真實的,但拔開表面的墜飾,內含的卻是真諦呢,請關愛動物們,它們也有生存的權力;它們也有獨特的慧;它們也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呀……。

合上書,閉上眼,鼻子有些酸,只聽見窗外的蕭蕭細雨聲,那一幕情景,依舊栩栩如生;懸崖之上,架著絢爛卻虛幻但又充滿希望的彩虹之橋;而其下, 斑羚的身軀畫出一道道弧線,不斷有老斑羚墜下——這是怎樣的一座生命之橋呀!

終於生生落下淚來,滴滴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