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護航讀後感範文

摘錄: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之舉,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能、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機制,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下面是一篇法治護航的作文,歡迎閱讀!

法治護航讀後感範文:

拿到這個題目時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寫法治便寫罷,為何要以讀後感的形式寫出來?然而在近幾日的思索中我終於得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當今有關法治的教育也許僅限於政治課本上的隻言片語,學生對於法治的認識還未上升到一個令人滿意的階段,所以便通過讀後感的形式——想要寫出讀後感,一定是要讀過相關書籍的——變相地讓學生主動接觸、了解甚至理解了所謂“法治”的深層內涵以及基本要求云云,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和自身整體素質,著實有利於對學生學法懂法遵法用法能力的提升以及愛國熱情的培養。我便也拜讀了一些資料與書籍,然而實在慚愧的是自身缺乏對法律知識探索的渴望,並沒有整本地看完,讀後感受也便不如研讀完整本書的同學深刻了。

法治護航讀後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進中國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關於法治的價值,強調樹立法治信仰,提出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要以法治凝聚共識,讓人民民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關於法律實施,要求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保證憲法和法律的遵守和執行。關於法治與德治的關係,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關於弘揚法治精神,提出堅持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促進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等等。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就是捍衛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特別是司法機關作為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必須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定法治信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想觀點的滲透,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憲法法律。

法治建設又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淨化社會環境,使司法機關能夠集中精力解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又可以使法律的實施得到廣泛的道義上的理解與支持,減少法律實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權威。要通過依法打擊犯罪、保障人權,釐清責任、明辨是非,平衡利益關係、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教育、評價、指引、示範等功能,引導全體公民切實增強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依法行使權利,主動履行義務,做到知榮辱、明善惡、重品行,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法律不能只寫在紙上,而是要寫在公民的心裡。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動法治進步的強大力量。同志強調要以法治凝聚共識,樹立全社會對法治的信仰,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對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弘揚法治精神,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通過依法審判處理各類案件,把法律觀念、法治精神融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心中;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憲法和法律家喻戶曉,促進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必須引導公民以法治方式表達訴求,使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

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之舉,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能、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機制,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相信,只要上下齊心協力、不懈奮鬥,法治建設必將為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青少年兒童們也一定能夠在法治的護航下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