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六年級作文精選10篇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六年級作文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一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么出那么準確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耗盡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長篇昆蟲學巨著。作者法布爾以散文式的文學,向我們講述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有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到昆蟲世界、昆蟲的生活。而《昆蟲記》的作者被譽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法布爾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法布爾懷著對萬物生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在五十餘年深入到奇妙的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五十餘年,法布爾始終堅持不懈、不斷探索、追求真理,才能夠完成這部昆蟲學巨著——十卷本的《昆蟲記》。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讚頌,更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昆蟲的史詩”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奇妙而複雜的昆蟲世界,這個“昆蟲的荷馬”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堅持不懈、不斷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還有自己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和渴望。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二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關於昆蟲,而且十分有趣的書——《昆蟲記》。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亨利·法布爾。他被雨果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我從小就不喜歡昆蟲,尤其是怕蜘蛛,就算是擁有一對美麗翅膀的蝴蝶,我也不怎么喜歡。可是當我讀了亨利·法布爾的《昆蟲記》後,不要說有多大的改變,只是讓我對昆蟲有了不同的看法、新的認識。

《昆蟲記》——黑腹狼蛛: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我終於成功了。我遇到了一隻餓瘋了的黑肚狼蛛,它不管不顧地就從洞中沖了出來,三下五除二就將強壯的木匠蜂放倒在地。我期待的大戰在一瞬間就結束了,黑肚狼蛛的毒牙刺進了木匠蜂的後腦,木匠蜂立刻死去。我對它這一招佩服的五體投地。我發現它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一下子刺中對方的神經中摳,絕不會有絲毫偏差。”

從這一段細膩的描寫中,我可以看出雖然黑肚狼蛛十分兇殘,但是它們是極其具有戰略的。就是迅速擊中敵人要害,一擊致命。它們每次作戰前都做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對待敵人的辦法,這一點不用學,它們生來便懂得。這便是法布爾覺得的——世界上統領萬物的神,他主宰著一切生靈,賜不同的動物以不同的技能。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人類。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三

暑假是多姿多彩的,在國小中最後一個暑假中,我閱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使我仿佛進入了昆蟲的世界,在大自然中學習,感悟,體驗,感受大自然的奧秘。

《昆蟲記》這本書描述了許許多多種昆蟲。這多種昆蟲在法布爾的筆下表現出來,法布爾把昆蟲的外形,體態,生活習性細緻的表現了出來。各種昆蟲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大自然真是一個正在諄諄教導我們的老師,是一個奇妙的地方,是一個隨時供給我們知識的倉庫,是一個任我們遨遊的海洋……我還感受到了應該多多去觀察,只有觀察才能帶給我們真知,只有實踐才能給我們實學,只有求真才能得到真理,只有愛學才會給我們成功。

現代中國學者鄒華曾說過:“昆蟲記不僅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所以說,我們應該學習法布爾,讓法布爾成為我們的榜樣,學會求真。”

讀書不是學習的唯一方法,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實踐上,放在觀察上,只有這樣才能在快樂中學習,樂於學習,讓學習成為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而又快樂的一部分吧!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閱讀一本好書,能淨化人的心靈,使我們的視野更開闊,更芬芳。

五年級時,從學了一篇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後,我一直渴望著探索神秘的昆蟲世界。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那耐人尋味的《昆蟲記》,讓我感受到昆蟲雖然是渺小的生命,卻充滿了靈性。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他的《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他擁有著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這本書中所有的昆蟲都不是獨立的存在,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著複雜的身體結構,有著微妙的喜怒哀樂,有著傑出的直覺和本能。

我一直不明白在夏日裡站在枝頭上唱著“知了知了……”的“自由歌者”——蟬到底是害蟲還是益蟲。通過這次閱讀,我知道了蟬是害蟲,它是靠著植物的甘甜汁水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使植物在它的毀滅下死亡,多么殘忍啊!幼蟬在地下“潛伏”了四年之長才能鑽出地面;夏日裡,在樹上盡情歌唱5個星期之後便繁殖下一代然後死亡。

這部書還告訴了我們: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來儲存食物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蜣螂的工作比農民的工作還要辛苦,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諸如此類的種種昆蟲故事與奧妙便蘊含其中,耐人尋味。

現在想知道一件事並不困難,可以百度,可以谷歌……可是法布爾卻花了一生的心血研究與觀察,不知經歷了多少挫折與困難,父母的責罵 絲 毫 沒 能 阻 止 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我能想像到法布爾為了觀察螞蟻,一動不動地拿著放大鏡在草叢旁待了一下午的艱辛;為了撲捉一隻小蟲,氣喘吁吁地追趕著,絆倒了也不管的執著……法布爾的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沒有氣餒,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

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五

暑假期間,我的叔叔向我推薦了一套《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巨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

《昆蟲記》整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蟲、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們課稱得上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其中,我對《狼蛛》這一篇最感興趣,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的“殺手鐧”,就是它的兩顆毒牙,十分兇猛,可以立刻致它的獵物於死地。狼蛛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和褐色的條文,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紋,長著四隻可怕的眼睛,最喜歡住在長著百里香的乾燥沙地上,每天都會吃新鮮的食物,它殺敵的方法就是撲在敵人身上,將毒牙刺入敵人致命的地方才能將它徹底殺死,成為自己豐盛的晚餐。

看了《昆蟲記》,我才發現昆蟲的世界也是如此豐富,在昆蟲的身上其實也能看到人類的身影,儘管他們不會像人類一樣用語言表達,但它們的每一個動作定有它的深刻含義。

法布爾的堅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它都會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像法布爾那樣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的成績也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六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家,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讀法布爾寫得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耗費了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沒有哪一個昆蟲學家有法布爾的昆蟲學的造詣,我非常我非常佩服他這種堅持的精神。

這一本書我覺得寫得好的地方是《糞金龜與公共衛生》這一篇文章主要說了巴黎尚未解決它那可怕的垃圾的問題,可是有一個小村莊卻無需花錢無需操心費力就給解決了垃圾的問題,因為大自然創造了兩類清潔工,第一類就是蒼蠅、葬屍蟲,皮蠹,他們專司屍體解剖。它們把大自然中的動物屍體全部收走了。第二類就是食糞蟲,他們主要清理大自然中的糞便。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向那些昆蟲學習,及時清理好垃圾,打掃好衛生,不要把垃圾留很久,這樣可能會引發傳染病,也會讓環境變得非常不好。有一次,我走過一個垃圾桶那兒垃圾到處都是,惡臭撲鼻而來,人們只要走過這裡都紛紛繞道而行,可見公共衛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讓我們為地球變得更美麗,更加美好而努力吧。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七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八

暑假裡,我反覆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書中充滿著智慧的昆蟲,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實在太精彩了!讓我沉浸在神奇的大自然中,仿佛在此時我已變成他們中的一員。

昆蟲就像我們一樣,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聰明的小瓢蟲能用巧妙的方法防衛和攻擊敵人:先把六條腿一收,再蹲下,身體緊貼地面,是敵人無法下手;如果被掀翻了,他還有一招,就是分泌出暫時麻醉的毒液,是敵人全身無力,這樣就不會有人與他掙食物,他便能大吃一頓了。瓢蟲真靈活,他不是正面對抗敵人,而是先做出防衛,在適當時給敵人致命的一擊,最終贏得勝利,這靠的是他冷靜面對事物的精神。

在所有的昆蟲中,我最欣賞的就是神奇的麻醉師——飛蝗泥蜂,她天生就是一位解剖學家,也是一位麻醉醫生,更是一位好媽媽。她們總是辛苦的為她們的孩子捕捉獵物並把她們“運”回家。其中,將獵物麻醉的過程尤其複雜:首先飛蝗泥蜂張開她的顎,緊緊地咬住螽斯的後背,然後她的尾部向獵物的側面拱起,用末端的毒針向獵物的前胸狠狠的蟄了一針,再用力壓住螽斯的後背,將毒針刺入獵物胸部的神經節,螽斯就變得軟弱無力了,手術也就成功了。其實飛蝗泥蜂冒著生命危險去捕捉比她自己大一倍的螽斯,只是為了她的孩子有充足的營養,希望他們快點長大,這種母愛是多么的無私啊!在我們的身邊,又有多少父母為了兒女,不怕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知識、實踐生活。

讀了《昆蟲記》,使我再次擁抱大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九

《昆蟲記》,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昆蟲記》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的內容。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許多教益。

這本書記錄了許多昆蟲的資料。“小小清潔工”們大家可都知道,是一些屎殼螂或一些飢餓的甲蟲。每當草原上有一些腐爛的動物屍體,如:老鼠,小鳥,小貓,小狗等小動物時,他們便會一齊撲上來,幾個小時的時間,便只剩下白骨了。肚子吃飽了,喝飽了,便同心協力地把骨頭搬到灌木里,共同在那兒落戶安家。

它們這一舉動引起了我的沉思,使我聯想到,林中的啄木鳥,田野里的青蛙,屋檐下的喜鵲,燕子,家中的大花貓,田野旁樹上的熬夜班的貓頭鷹……這些動物也是一舉兩得,它們大多都會吃危害人類的害蟲,老鼠,田鼠等。不但填飽肚子,還幫助了人類,成為了人類的得力助手,然而世界上不一定有兩全其美的事……

再說說螢火蟲吧!它,外表雖然可愛,被人們譽為“提著亮燈籠,指路小可愛。”課時,在那可愛的外表下,隱隱約約可見得它醜陋的真面目。螢火蟲特別愛吃蝸牛,當蝸牛把身子縮在殼裡時,螢火蟲就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引誘蝸牛出殼,等它一出殼,螢火蟲就迅速地用身上的小鉤子“叮”了一下蝸牛暴露出的肉,頓時蝸牛就會被麻醉,全身麻木,不能再縮回殼中去了,只得乖乖束手就擒了,螢火蟲就會把吮吸器官湊近蝸牛那鮮嫩多汁的肉……

螢火蟲不就正像我們如今混亂的社會“黑幫”嗎?或者職場鬥爭。為了得到某些小利益,小榮譽,而竟而不擇手段地加害於人,這是做人的真正品質嗎?真希望那些人趕快悔改過來呀!競爭是可以,就像馬拉松賽場上,裁判一聲令下,大家都你追我趕,惟恐落後,有人累了,別人幫助,攙扶一下,有人跑不動了,但那沉重步子還在踏上被太陽烤得火辣辣的賽道……

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個問題:地球人何時才變成文明種族?我覺得地球上的大自然,就為我們做了一個圓滿的回答,文明道路才是我們這一代人該走的路。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十

燈下,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一手拖著下巴,一手準備翻著書頁。桌上放著一本已經讓我痴迷的《昆蟲記》。想想,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用了數年光陰來專為昆蟲寫出十卷的長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著:螳螂強壯有力,嗜肉成性,專吃活食,是昆蟲世界兇惡的猛虎,埋伏著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著作《昆蟲記》也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小心翼翼地窺視著每一隻昆蟲。書中的每一隻昆蟲都有著人一樣的情感,作者完全把這些小生命當作自己的孩子。

《昆蟲記》中不僅僅充滿著法布爾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的精神。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