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許多人一看到這個這個題目,總是要想到那些馳騁在運動場上的運動健兒,與健美大舞台上那些肌肉圓滾的大力士。其實,在這些人身上所反映的只是健康的一個方面:身體健康。它是一個人學習工作的物質基礎。一個缺乏健康的身體,整天病歪歪的人是不能很好地生活的。身體的健康需要人們注意飲食衛生,加強體格鍛鍊,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人們在談論一個人的健康時,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

去年,我參加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的講座,如“挫折教育”“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怎樣和同學共處”,都是圍繞著培養我們健康的心理所進行的。

從一些資料來看,有的小學生因一次考試沒達到家長的要求就離家出走;有的大學生因唱歌跑調,引起同學鬨笑,就感到無地自容而自殺等等,這些情況雖然是極個別的,聽起來既可笑又可憐。然而,它卻是真真切切的,它代表了我們一部分兒童、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底下程度。

參加某次考試的失利,唱一首歌走調,這些都是生活中算不了大事的小小波折,而由此引出的嚴重後果卻是人們始料未及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個心理素質的大問題,是心理承受能力高低的具體體現。

我們這一代,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把我們捧為掌上明珠。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似乎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我們再不用去做任何事情,不用懂得學習以外的任何道理。但是試想,一個從小在家裡養尊處優,不知自信、自重、自強、自律的人,走上社會能不摔跤嗎?現代社會優勝劣汰,競爭激烈,一個心理素質差的人,更易被社會淘汰,我們的家長應該用長遠的眼光來培養自己的孩子。自從參加了“挫折教育”“責任教育”等系列講座以來,我明白了一個好的學生不光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還應該有一個開朗堅定的性格,穩定樂觀的情緒。從小具有民主意識、獨立意識、競爭意識、文明意識,掌握應付挫折及心理調節的技巧,為將來走向日趨複雜的社會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在這次活動中,我要自覺地接受教育,說服家長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我會努力爭取一些機會鍛鍊自己,是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將來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