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是我們自兒童時代便開始學習的古詩詞

它本質的意義是作者對於古代貪官的厭惡,對於他們如野草般生長不息的諷刺。此詩不但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同時也側面反映了作者對於草的觀點——蓬勃,永存。

當然,我也毫不例外的喜歡那青翠欲滴,鬱鬱蔥蔥的植被了。

草,是世界上現存最多的綠色植類:有形狀怪異,卻捕蟲技巧高超的豬籠草;也有植株高大,鬚根發達的貓尾草;還有小巧玲瓏,象徵幸福吉祥的四葉草……種種植被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那原始森林,青藏高原等一系列的“綠色世界”。

而我,卻特別喜歡那生長在外,無人問津的野草了。

他不似巴西木那般稀有珍貴,也不似蘭草這般清純美麗。他只是普普通通的長在泥地中。但是他生命的頑強卻不亞於任何植被,甚至可以說除了季節這把殺手鐧外,無植能敵。

野草其貌不揚,但他卻如此的堅韌。剛一鑽地而出便會爭搶地下之不易的水分和養分。

鄉下的村民大多都知道,野草在春天開始繁殖,速度非常快且傳播面積廣大,凡是野草附近的農作物,不多久便會萎縮,直至最後枯萎。當我看到那一片片的報導,看到在荒漠中還有跡向的野草後。被它那頑強不屈的生命和堅強的毅力深深的感動了。

野草的品質更得需要我們借鑑與學習了。

起初,我對野草的遭遇並不服氣,因為,上帝在創造每個“小精靈”的同時,也會送給它們別具一格的特色:風信子的憂鬱與恬靜;月季的美麗與光榮;梔子花的喜悅與永恆的愛……然而野草卻平淡無奇。使我感到愈發不公了。

那次,我回到鄉下,來到田地里。無意中發現了莊稼地下的一棵野草。我永遠記得那一刻,它昂首挺胸,青翠可人。一霎那,我終於明白上帝賦予了它什麼:是滿足,是不屈,是永恆。這些勝過其餘植類的所有優點,完完全全在它身上體現了。看著這綠色的小精靈在微風的吹拂下蠢蠢欲動,十分愜意。我的心中莫名的盪起一層漣漪,很暖,很暖……

野草,不得不說它非常的平凡,但在平凡之中,卻譜寫了它對生命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

我愛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