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

許多成功人士在談到自己成功經歷時,往往過分強調個人努力因素。事實上,每個登峰造極的人,都獲得過別人的許多幫助。一旦你訂出成功目標並且付諸行動之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幫助並不是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朋友的支持,而是你最頭痛的人——競爭對手。

曾經有一個故事:河北邊有獅子,然而那裡的羚羊卻個個都長得體格健碩;河南邊沒有獅子,草木也很茂盛,可是羚羊們卻個個無精打采,恣意而又慵懶,根本跑不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河南邊的羚羊沒有經歷獅子帶來的死亡威脅,沒有經歷過被追趕的緊迫。也就是說,它們因為沒有適當的壓力,所以沒有壓迫感推動它們前進。

魯迅之所以能在艱苦的環境下,通過一隻筆取得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擁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巨大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耗儘自己的全部心血文採去努力奮鬥。魯迅曾經說過:“我向來認為,敵人某種意義上就是你的朋友,朋友某種意義上也可成為你的敵人,觀點相同,自然就容易成為朋友,雖然角度不同生出的意見相左,也很可能從原先的朋友演變成為你的敵人,而原先朋友的敵人,由過去的敵人,也很可能居然成為如今的朋友。”如果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也許魯迅就可能平凡地度過一生。

在壓力下,我們都可以爆發出自己不知道的巨大潛力。美國麻省的艾摩斯特學院曾經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把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然後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能夠承受鐵圈多大的壓力。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在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2019磅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把鐵圈捆得更牢,以免南瓜把鐵圈撐開。最後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瓜皮才產生破裂。他們打開南瓜後發現它已經不能吃了,因為在試圖突破鐵圈包圍的過程中,他的果肉變成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突破限制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過8萬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後這個南瓜獨自接管了整個培植園的土壤與資源。

壓力如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樣,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溫水煮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突如其來的大敵當前往往讓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禦效果,然而面對安逸滿意的環境往往會產生不拘小節的鬆懈,也是最致命的鬆懈,到死都還不知何故。一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由於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

自從進入國中以來,周測、月考、期中期末紛沓而至,總分的排名都已公開,就算是平時普普通通的日記、測試也會展示出來。曾經我們是小池塘里的大魚,現在來了湖裡,突然發現這樣的大魚多如牛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許在你玩的時候,別人在付出辛勤的汗水,於是距離就會越拉越遠。在這樣的環境裡,若不隨時警惕,便會把距離越拉越遠。

一分足以壓倒一排人,滿分的同學比比皆是,數學老師的題海戰術,英語老師的重磅出拳,都讓我們感到身上沉重的壓力。仔細想想,沒有壓力,怎能真正地磨練自己?高中的升學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競爭異常激烈,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瑤瑤和炫炫同時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瑤瑤獲得了小組第一,卻沒能進決賽。炫炫獲得了小組第三,卻進入了決賽。瑤瑤比炫炫跑得快,卻沒進決賽,這是為什麼?因為瑤瑤的對手都不算厲害,所以瑤瑤見旁邊的人這么慢,自己也跟著放開了輕鬆的腳步;炫炫的對手各個都是精英,當炫炫跑最後時,看見其他人都跑在自己的前面,頓時感到壓力很大,也開始拼盡全力跑,最終超越了瑤瑤。

我們並不用在乎對手是誰,這不是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而是我們不必把對手當成一座大山壓在自己的心靈之上。是我們在不斷地做好,做大和做強自己的同時,也把自己鑄成一座他人難以與之爭高的大山,有了這樣的底蘊和氣魄,不管面前的對手是誰,我們胸中都能湧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有的時候,也不用與他人相比較,可以與自己比比,只要是在一點點進步就是最好的,總有一天也能抵達終點。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化壓力為動力,把困難當做墊腳石。當你艱難但又堅定地登上山頂時,便會感謝自己的對手,感謝競爭帶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