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迷路記

迷,是沉迷的迷。

路,是天路的路。

曾以為背上背包,生活就在別處,卻不曾意料隨處都是生活。行途中的瑣碎儼然如生活中的塵埃,粒粒細小可以視而不見,而時間的沉積卻將其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於是整顆心都有了負荷。

在幾天幾夜的顛簸中一直思考的問題是有關“意義”,這個已被探討過無數遍的話題卻使我空虛的車程著實少了幾分乏味,我一直在想從祖國的一個邊界輾轉到另一個邊界,不停的換車、苦等,只為了一個簡單的夢想是否有意義。一日三餐速食麵的持久延續,以至於胃裡早已翻江倒海的艱辛付出是否值得。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右腳搶先觸碰到這片早已令我心馳神往的土地的瞬間得以釋然。

所有的夢想都應該堅持,不是嗎?那些散落在年華罅隙間明亮的夢想,都如一朵朵溫暖的薔薇花,清淺的花香一直縈繞在身邊,而綻放著的小花朵卻始終開在日光所及指尖卻無法觸碰的地方。此時我們只要踮起腳尖,高昂起頭,再多一分的執著堅持,便可以擁有薔薇般的微笑。

呼吸到麗江的第一口空氣時想到的一句話,便是“我心中有一隻猛虎在細嗅薔薇”,這片柔軟的土地,讓我一夢便是四年,而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時,早已策劃好的華麗開場已隨細雨滲入地底無處可尋。這時我才發現,在摯愛的事物面前,一切的文字和言語果然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天很藍,很清澈。

麗江的街道似乎很空曠,這個“似乎”很有意思,其實麗江街道上的汽車來來往往很多,但它們就是幻化了自己尖銳的輪廓,以一種半透明的柔和掩藏在麗江淺紫色的空氣里,於是便使人覺得麗江很靜,靜得似乎聽不到半點嘈雜,那種靜謐的神聖感就蔓延在麗江淺紫色的空氣里,讓人覺得安靜。

對,麗江的空氣是淺紫色的,沒有一絲塵埃的淺紫色。

麗江因古城而聞名於世,石板路,斑駁的牆。城內外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而古城對我來說,無疑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雙腳似乎受了風間某種中莫名的召喚,不由加快了行走的步伐,心中那隻細嗅薔薇的猛虎剎那間變得不安分起來,吞噬了我心中的最後一絲矜持,那隻猛虎奮力地將薔薇花扯成碎片,而漫天飛舞的凌亂花瓣卻更富一番風致,香氣也更加濃郁了。有一種情感,叫作情不自禁。

巨大的暗市水輪作為古城的開場,注定為這座在塵世輪迴中屹立不倒的古城刻上“沉澱”的烙印。水輪獨自轉著,緩慢無聲,似乎和著歲月的影子,年華歲月在人們不經意間飛快逝落,而大群的遊人卻在它面前咧著嘴拍照,我站在一邊,靜靜看著他們,然後不露一絲痕跡地笑了,感情複雜。水輪下的水很乾淨,不似青島的海。

不知何因在這片寂地會生髮如此多的感觸,只覺得腦海中不斷湧現色彩斑斕的凌亂片斷,瞬間閃爍,然後消失在燦爛里。隨之再有相異的畫面不斷起伏。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書中說麗江有太多的流離中的人,他們市不屬於這裡,而這裡卻是他們心靈的依託,同樣寂寞的靈魂讓他們在異地他鄉成了孤單的同類。或許是這樣吧,為了安置無處存放的青春,為了在麗江進行一場華麗的故逐,即使迷失也是值得的。

喜歡古城的建築,踏實,不張揚,乾淨而不落俗,古典的中式風情,房屋不高,很素色,就如見到的納西族老太太那樣淳樸,歲月增添了其淵實的韻味,卻仍無法削減它那少女般的矜持和端莊。知性而親切。曾幻想有一所如此外表的住所,房屋很小很暗,潮濕古舊,死一般的寂,窗子很小,有厚重的深色窗簾,在房間中要拉上窗簾就是夜,而拉開窗簾的瞬間,麗江溫暖的陽光就會瞬間漾滿房屋的每一個角落,如春天般明媚。因為實在是過於厭惡城市的鋼筋水泥,高樓大度,華麗而不真實的現代化設施,喪失本性的怪異建築,以及虛偽的空氣。而令人感到落寞的是,之前查閱資料,發現麗江古城再無一間可以作為私宅的住所,這兒停駐的靈魂已經太多了。

古城最適合我的活動,便是行走,在乾淨的青石板路上走走停停,似乎都沒有感到一點累意,路邊是潺潺流水,活水,流向未知的遠方,間或有泠泠的水聲飄忽入耳,十分愜意,印象中很久很久沒有這樣的生活了。拋開一切的枷鎖與束縛,沒有礙眼,沒有嘈雜,沒有沒完沒了的麻煩和詢問,沒有討厭的事物晃蕩在眼前。那是一種全身心的徹底放鬆,等待神明的救贖。沒有任何地圖和導遊,沒有人可以支配你的心和想法。耳機里循環著兩首歌——《旅行的意義》和《after17》。享受著麗江紫色的空氣陳綺貞淡雅的歌,漫步於乾淨的石板路,這是上天對我怎樣大的恩澤啊。記得某人曾說過,每天工作學習,掙錢,在人際間周鏇,很想立即死去。但偶爾停下來,曬曬太陽,還是會覺得活著真好。所以我覺得,人,還是要偶爾停下來,認真傾聽一下心底最真摯的聲音,就算是說逃避現實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