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臭豆腐

紹興,一個人傑地靈的城市,在它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當中,繼承和發揚著中華民族的光榮美德和優良傳統。

一提到紹興,好像總離不開形形色色的小吃:醃的、霉的、臭的,它們與清澈的湖水共同成為紹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大街小巷中常可以聞到、可以看到、可以嘗到的臭豆腐。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從安徽來趕考的秀才王致和金榜落第,因下科考試時間甚早,閒居茶館,想回家,但交通十分不方便,只得在京城謀生。他用幾升豆子,做成豆腐,上街叫賣。雖說生意尚可,但每天或多或少總會有些沒賣完的豆腐,當時又正值夏季,眼看著就要發霉了,王致和苦苦思索,終於想出了好辦法。他把豆腐切成一個個小方塊,尋得一隻大缸,把豆腐稍加晾曬,用鹽醃起來了。秋風送爽,王致和打開缸一看,裡面的豆腐都變成了青灰色,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品嘗之後,卻感到臭氣之餘外蘊藏著一種香味。他送給鄰居吃,鄰居們都說好,後來又經過多次改進,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於清朝末年,傳入宮廷。

臭豆腐,又細又嫩,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但一點也不刺鼻。未炸之前,咋看上去灰不溜秋,不免讓人心生厭惡,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表面均勻分布著一層密密的小孔,用筷子掰開一看,只見白里偏黃,軟軟的,還冒著熱氣,塗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外黃內白,外酥里嫩,香辣刺激,此時不是再吃而是舌頭打著捲兒往下吞。

臭豆腐,因“臭”而聞名天下。臭豆腐雖然名字俗氣,但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臭豆腐是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古老而傳統,一經品味,常叫人慾罷不能、一嘗為快。吃起臭豆腐,常教人勾起一段回憶、一個地方、一種思念、一種感受……

臭豆腐,它帶給我們的,除了美味,還是美味,除了開心,還是開心。它流傳了幾百年,經歷了無數次歷史滄桑,風雨洗刷,今天終於將它那無窮的美味展現。它那獨特而神奇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紹興臭豆腐,它是我們紹興人的驕傲,更是中國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