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盲作文

我十分喜歡看漫畫,一幅幅漫畫每次都讓我笑的前仰後合,可是看了華君武的"假文盲"這幅漫畫,卻怎么也笑不起來。

你看在公交站車處,在顯眼的地方插著一個“母子站車處”的牌子,可是那些衣冠楚楚的男人理直氣壯、表情冷漠的站在母子站車處,而把真正的母子擠到了一邊,他們既非弱母又非幼子,卻為了早點上車,竟然裝作目不識丁,簡直太氣人了。這些假文盲識為真自私。

漫畫下面寫著畫於1984年,進入21世紀的今天,是否還有這樣的人呢?有,現在看起來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比比皆是:在“節約用水”的牌子下,有人公然浪費;在小區內“禁止倒垃圾”的牌子下,那裡卻堆滿了又髒又臭的垃圾;在“禁止吸菸”的場所,有的人還在吞雲吐霧;在動物園裡“禁止給動物餵食”可人們卻公然給動物們餵食;在醫院裡上面寫著“請保持安靜”,有些人還是大吵大鬧;在“請勿踐踏草坪”,而草坪上赫然踩出了一條羊腸小道。難道他們真的是假文盲?

想到這裡我不禁想向大家呼籲:不要圖一點小便宜,要為他人著想。不要應了那句話:“只顧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要做一個自私的人。

假文盲為什麼屢見不鮮?我想:一方面是他們的素質低下,另一方面是人們助長了他們自私的行為。我真希望這位母親站出來對他們說:”這是母子站車處,請你們讓一讓“我想他們一定會紅著臉灰溜溜的走了。

我希望不久的將來,就象那首“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歌那樣,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這幾天看了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畫的《假文盲》這幅漫畫.,我感觸很深很深。

在這幅漫畫裡,赫然寫著個“母子上車處”的牌子,像一個巨大的感嘆號,立在車站的旁邊,可是那四位看上去文質彬彬的男士,仿佛並沒有看到這個牌子!難道他們是不識字嗎?不,不是的,現代社會上已經有太多太多這樣“不識字”的人啦!因為他們自私,都是把自己的利益看作太重,所以他們沒有顧到他們身邊的人。就像牌子旁抱著孩子的阿姨,她的眼神里除了奇怪,還是奇怪;除了驚奇,還是驚奇。她就再也沒有別的想法了,腦子裡只是為什麼車站上的牌子明明寫著“母子上車處”,而卻站著四個大男人呢?看他們也不像不會識字的人呀?

現代社會太多這樣的“假文盲”了,才會讓我們處處感到有懸念!

我覺得自覺和誠信是對人們很重要,如果一個沒有了自覺能力。那他回變成什麼樣呢?只會讓我門討厭他,厭惡他,而不是喜歡他。我個人認為做這樣的人真的很沒有必要!

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人不犧代價,為了自己的誠實守信有的都不要自己的利益,這兩種人是有極大的差別。我希望我們以後的社不會有這樣的“假文盲”。

讓我們的社會變的自覺起來吧!

平常在家裡或者在學校圖書室看笑話書,每次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今天我看了一幅著名作家華君武的名叫《假文盲》的漫畫,卻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

清晨,凜冽的寒風呼呼的刮者挾起地上的紙屑被寒風吹得亂飛狂舞,人們都在匆匆忙忙地往家裡趕。

“咦?真奇怪,這四位中年男子在母子乘車處的站台牌邊,幹嘛呀?難道說他們是文盲嗎???車牌旁邊站著一位抱著兩三歲孩子的中年婦女正在猜疑著。”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肥胖,一身華麗的打扮像是一個公司的大老闆,他很悠閒的站在那兒,還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接著是一個又高又瘦,穿著一件大皮襖,戴著個帽子的先生,這位先生乾脆就閉上眼睛,裝著一副不認識字的樣子,你看,第三位是一位縮著脖子的男子,他或許看見其他兩人都能站在那兒心裡有些不服氣,接著就乾脆排到後面。第四位的那個人,瞪著一雙小眼睛,心想我戴著口罩沒有人會認出我來你們在這樣等下去,不把你們的嘴巴吹歪才怪呢!

現在,社會上有某些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違反了社會公德,例如:有一天我和媽媽上街買菜看見有一個人在公路上亂扔垃圾,公路旁明明寫有“不準隨便扔垃圾吐口痰”這些字多么醒目。這就是思想敗壞的人,他們就是思想上的“假文盲”。

假文盲可真自私。

這幅圖上畫著一個站口,前頭有塊牌子,寫著:“母子上車處”。然而在牌子下卻站著四個像是不識字的大人——他們即不是母親也不是小孩。站口旁邊卻有一對母子孤苦伶仃地站在那裡。

那四個大人都是衣冠楚楚,目視前方,他們好像沒看到那一對被擠到站口外的母子,好像不認得“母子上車處”的字。

可是看他們的樣子:第一個披著個外套,像是個商人;第二個戴著一個軍帽,像是一個軍人;第三個是一個“小假老頭”;第四個戴著一個個口罩,像是一個醫生。這四個人,每個都是很有文藝化,他們不是眼“盲”不識字,而是心“盲”不知情。

象這樣自私自利明知故犯的假文盲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公園裡的一個花圃前,遊客在一個寫著“當你伸手採摘,美麗已不存在”的告示牌旁信手採花;廣場上有人在寫著“請勿隨地吐痰,果皮放入果皮箱內”的牌子前亂扔果皮,隨地吐痰;公車上尊老愛幼專座上坐著身強體壯的人,而讓老人和孩子擠立在旁邊。

這一個個不和諧的畫面都在告示著人們的整體素質低下,有待提高。只有人們的素質提高了,自覺維護秩序和公共利益,肯為他人著想了,整個社會才能和諧,人們才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