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產——雨花石

南京雨花石,世界觀賞石中最為歷史悠久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距今有250萬至150萬年的時間,是一種純天然彩色的花色瑪瑙。主要來源於揚子畔風光旖旎的儀征。

雨花石以“花”為名,花如雨一般,十分漂亮。在南京夫子廟和雨花市場上有著各色各樣的雨花石放在水或沙石當中,雨花石由細碎的石粒組成。大多數的雨花石有著純白的底色,上面是五彩繽紛的花紋如同纖絲組成一個個不同的紋路,摸上去光滑圓潤,看上去晶瑩透徹。

一般的化石是由物質轉化而成,長期埋於地下,經過沖刷與摩擦演變而成。雨花石也是如此。我曾在科學課上看過一段短片,短片告訴了我們答案。雨花石中夾雜了各種二氧化矽,不純形成花紋,又經過摩擦便圓潤,埋於地下萬年,萬年以後出頭露面重放光彩。

從帶毒管所寫的最早的礦產著作宋代杜綰所寫的最早的礦產著作《雲林石譜》中提到雨花石:“江寧府江水中有碎石,謂之蝟於石,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靈岩及它處所瑪瑙無異。”

其實,雨花石不僅是用來觀賞的,它還有一大用處。有一次,我去餐館吃飯,餐單中提及的“雨花肉”令我好奇,便準備一探究竟。餐點了上來,端上來一個石鍋,裡面的肉在滋滋冒煙,我連忙挑了一塊到嘴了,很燙。我急忙找它叫“雨花肉”的原因。我把整鍋肉翻了個底朝天,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事——鍋底鋪了一層滿滿的雨花石!這些雨花石被烤焦了一些,但依疏能看出一點紋樣。後來,我了解到,這菜是先把雨花石翻炒或放在火上烤,再把炒熟的肉鋪在上面。這就是它的另一個功能——做菜。

雨花使用上萬年的時間形成了一個令人讚嘆的神話,再加上名人對它的描寫又讓人嘆為觀止,而如今的餐桌上又出現了“雨花肉”,讓人們的味覺也加到對它的觀賞之中……真不愧是:金陵南京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