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白樺林

在我的記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要數家鄉的白樺林了。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溝深林密、霧靄深深,到處都是溝壑重重、清泉汪汪、溪水潺潺;小樹依著大樹、灌木挨著小樹、繁草紮花生於其間,藤纏著樹、樹掛著藤,除了人們開闢的常行道之外,別的地方人都無法行走,父輩們就近就能拾到很好很多的柴禾。

一出門映入眼帘的便是密林深深,尤其是整片的白樺林,高低一致,大小一般,齊刷刷的,白色的樹桿上面頂著一個紅色的枝桿、綠色的葉子的頭,中間的主桿沒有分支,既整齊又美觀。

樺木,是我們山里人生活離不開的木頭,不管是燒飯取暖,還是修房打家具,都離不開它,它的特點是木質硬實.取材容易,因為它樹幹直,中間沒有枝椏,去掉頭部的枝葉,大的可做檁條,小的可用椽子。

如果要當柴禾,一斧子下去,便嘩的一聲,很順的分為兩半,所以人們愛用他當柴禾,而且砍倒一棵,他又能從根部長出一叢來;尤其是它的皮又白又柔不易斷,而且易燃,一根火柴就能點著,更好的是剝了還能又長出一層皮來,所以它不但是很好的引火材料,而且人們用針線把它的皮縫成各種大大小小的口袋或小桶,既結實又耐用,也可以說是既天然又環保;它的小樺樹條更能當“要”(即就是把小樺樹條用手捩成木繩子,我們土稱“要”)使。

大一點的用火燒後再捩,小的可以直接捩成,我們的木車、木梨都用它連線,還有捆柴火都是用它打捆。我非常喜歡奶奶做的樺樹皮口袋,我常常拿著它去拾野菜、摘草莓,還裝一些自己的小玩具掛在牆上,既減小了空間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