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議論文高中

【篇一】

馬克思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路上有許多條歧路,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的確,成功路上都是坑坑窪窪,只有靠自己的正確的態度,才能獲得成功。

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由於船翻了,只能靠一塊木板漂浮在水上,每天抓活魚吃、喝海水。由於自己堅強的意志,終於在兩個月後被海岸巡邏隊發現了,救上了岸。這是個平凡人的傳奇故事,他能靠自己的意志和對困難的態度,從而獲得了與死亡交戰的勝利。也其相反,有些人則對自己沒有絲毫的信心,從而使自己事業失敗、友情失敗……最終使自己遺憾終身。

清朝的鄭燮寫過這樣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來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寫的正是竹子那種堅強的意志,以及對困難的態度。天底下像竹子這樣的人有很多,魯濱遜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魯濱遜在和船隊失散後,在孤島上靠著一點點可憐的物資活了下來,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支路過的船隊把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的魯濱遜救了回去……

成功,莫過於就是自己的態度了,只要態度端正,成功自然會降臨到你身上

“態度決定一切,積極自信結緣成功。”在歷史和我們的現實中,由於對生活、學習、工作、事業抱消極態度,最後碌碌無為者,不計其數。而抱積極態度,不懈奮鬥,最終成功者,比比皆是。這是人生態度決定的。一個人成功與否,就看他的態度,所以說,態度也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在別人灰心沮喪,有氣無力,精神不振的時候。他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在別人因困難而放棄時,他們卻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在別人止步不前,搖擺不定時,他們積極進取,勇於拚搏;在別人鬆懈懶惰,無精打采的時候,他們全力以赴,不找藉口,專心致志。前者一事無成,後者一片輝煌。機遇因態度而產生,命運隨態度而改變。態度是成功的密訣。要改變命運須從改變態度開始。

態度是可以改變的。當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或團體出現某種變化時,會引起個人某些態度的轉變;當個人在群體中所擔當的角色發生改變時,也會引起某些態度的改變;當有威信的宣傳或強烈的輿論工具作用下,也會引起某些態度的變化。有時謬論說上一萬遍也成“真理”。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需要自己的打拚。

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有個歌名叫《愛拚才會贏》。要自立、自強、自信,自己的態度就決定著自己的人生,悲觀的人生態度影響制約著自己的發展。

成功的基礎是態度,態度比能力更重要。要從細節中去感悟態度,要有正確認識自我的態度。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天賦、才能、所處的環境等不同,我們所要做的,是要認真分析自己的特點,找出適合自己做的事情,而不是抱怨自己,更不能抱怨別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對待,體現出你的寬容、自信、樂觀、開拓、進取和忠誠。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需要自我激勵,要認可自己,鼓勵自己,正視自己,正視困難和挫折,要有必勝心要看到光明。

學習也是一種態度,只有謙虛的人,才能真正學到更多的東西,善於學習,善於交流是人生應有的態度,對你的成功是有益的。總之,大凡成功者,他們始終用最自信的心態、最樂觀的精神,積極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有了積極的態度並不能保證事事都成功,凡事心想事成。但積極的態度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使它充滿生機。相反,消極的態度則必敗無疑,必定不能成功。

【篇二】

“成功源自恆心。”,這話不假,古往今來,大多成功之人,不正是因為恆心才成功了嗎?失敗者的未來未必就是成功,但成功者的歷史一定有過失敗。但是,如果失敗者沒有恆心,那他最終很可能仍是一個失敗者。

明代學士宋濂,“幼時即嗜學”,但因家裡貧窮,沒錢買書,所以只能借人家的書親自抄寫,即使到了“天大寒,硯冰堅”的地步也不放鬆抄書,常常將手指凍得不能彎曲,每次都能及時的將書還回去。他到了成年,因為“益慕聖賢之道”而“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可見相當艱苦,讀書的時候,對同學的華麗的衣著視而不見,只是專心學習,終於,他成為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的大文學家,成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試想,如果宋濂沒有恆心,他抄書時,嘆手指不可彎曲而不抄,跟隨老師時又因路途艱苦而半路折回,又因看到同學華麗的衣著而自愧不如人,他會取得成功嗎?會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嗎?當然不可能。他的成果,完全歸功於他的恆心,是他自己的恆心,造就了他自己的成功。

無獨有偶,過了很多年,在國外,一名年輕人與其他許多年輕人一樣,有他自己的夢想——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他寫了一個電影的劇本,並希望拍成電影,於是,他來到了好萊塢——這個世界的電影城市。

他的道路十分不順利,終於,當他拜訪第一千八百五十次時的一家公司,這一家公司的老闆答應了他。過了一段時間,電影拍攝完成,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洛奇》,那個年輕人的名字叫做席維斯·史泰龍。

我們不禁思考,他可能第一次就放棄了,也可能是到第一千次放棄,也可能是在第一千八百四十九次——那是他最後一次受到失敗的打擊,如果這樣,那么他就與其他大多數人一樣,只有幻想了。

“鍥而不捨,金石可縷”荀子說這話時,是在戰國時期,但仍然對現代人有勉勵作用,成功源自恆心,讓我們成為有恆心的人吧!

【篇三】

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啊,成功是輝煌的,但華麗的背後卻有著艱辛、痛苦,是用汗水與淚水灌溉才綻放的花,成功的路充滿艱辛。

成功是由困難磨鍊出來的。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

貝多芬曾經把自己比作“老獅子”、“一座倒了的火山”、他曾經也認為“一株樹比一個人好”,樹可以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而耳聾的他卻聽不到任何聲音,他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在這裡獲得了心靈的純潔與安定,他又是多么的堅強的去擺脫這一切的,勇敢的與命運鬥爭,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而音樂——他忠實的朋友,將永遠陪伴他,不會離開他。

對於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聽覺,可失去聽力的他仍然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練習彈琴。對於人類來說,如果沒有聽力還能繼續彈琴,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行為,可是對於貝多芬,他卻能彈奏出了世上最美的樂章,這是多么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啊

汗與淚澆灌的花更美麗,痛苦與艱辛締造的成功更輝煌,炫麗的人生注定不平坦,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珍惜磨難的機會,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勇於與困難作鬥爭,把成功路上的艱辛,當做人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