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惜親情為話題的國中作文三篇

篇一

自古以來,親情就是人世間最純美、最聖潔的感情,我們要學會擁有,學會珍惜……

親情使我們感到寬容和幸福,親情擋住了生活中的狂風暴雨,給我們帶來了彩虹和陽光。我把親情得七零八落了,那天,正上著課,窗外突然下著雨,幾個星期沒能回家了,急切地想回家的心使我無法安心地上課,想到回家後的溫暖,我十分急切,可想到回家路上的坎坷,又使我恢心。放學了,我加快步伐向回家的路前進,在風雨交加的路上,大風呼呼地吹打在我身上,那時是夏天,我身上穿著短袖,大雨好像在責備我,而大風卻在懲戒我,撐著雨傘,一步一步地前進著,路上的一切都是朦朧的,只有大風在呼嘯,大士還一直下個不停,泥濘不停在我的衣服上,書包上,我好不容易回到家裡,衣服也打濕了,書包里的書也打濕了看見了滿屋的狼藉,又想起了一路的艱難不禁籟籟地落下淚水,我憤怒地對爸爸大吼大叫,責備他,現在還沒做飯,我哭訴著自己一路上的辛苦和學習的不易,爸爸沒吱聲,只是默默地為我做飯,默默地把淚往肚裡咽,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種無佘和愧疚的感情,看見了令人心痛,於是我不再忍心多嘴。

等我第二周開心地回家時,爸爸卻離家遠走了,他去廣州謀生,媽媽告訴我,爸爸走的時候,叮囑了許多,他說:要好好照顧我,要多給零花錢,開家長會時,必須去參加等。他叮囑了許多久,許久,他說:好像有太多太多的話要傾訴,聽媽媽這么說,我躲進房間痛快地哭了一場,爸爸沒有責備我,對我的愛那么地深沉,那么地無私,而我卻如此的無理,如此的不敬,我現在是多么的悔恨呀!狠狠地把珍貴的親情揉碎了,我在心理說:對不起,爸爸,爸爸請原諒女兒不懂事,今後我再也不對你大吼大叫了。

爸爸開家已經半年了,不知他在異鄉過得怎么樣,那天,我給爸爸工廠里打了一個長途,好半天才聽到父親沙啞的聲音,我深情地說:“爸爸,外面太辛苦,你就早點回家吧,女兒好想你,好想向你說對不起……”。

說到那裡,我已淚流滿面,眼前仿佛浮現出爸爸那慈祥的面容,那疲憊的身影。

親情可貴,父愛如山!

篇二

有一種感情,常常圍繞你的身邊卻被你忽略,可它卻永遠呵護著你的心靈,使你麻木了它的厚重;有一種感情,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支持著你,以至於你忘記了珍惜……

孩提時的我們,總是認為,父母是我們的守護神,是無所不能的。我們會眼光中泛著單純羨慕的看著爸爸樓上樓下的搬著大米,白面;看著媽媽迷人的眼眸放著動人的光彩;看著爸爸疼愛的把我們舉過頭頂;看著媽媽烏黑柔順的頭髮在風中肆意飛舞……這時的父母在幼小的我們心中簡直就是神。但是無知的我們卻沒有想到,他們,終有一天會雙雙老去,在那時候,我們,就是他們的守護神。

等到有一天,你會發現,父親曾經矯健的步伐已略顯蹣跚;母親曾經神采奕奕的眼神已暗淡無光。等到有一天,你會發現,父親曾經強壯的體魄已瘦弱不堪,母親曾經烏黑靚麗的頭髮已布滿白霜。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它帶走了曾經屬於母親的美麗,曾經屬於父親的強健。而在這時候,我們變得妖嬈美麗,我們變得強健有型。我們奪走了屬於他們的一切。

此時的她們已經咬不動任何硬的東西,但為了和你們的胃口而買了牛肉干自己卻推說不喜歡,此時的他們在過馬路的時候不在是牽著你的手,而是被你們攙扶著。親情的輪換,溫暖的蔓延。當我們也為人父,也為人母時方能感覺到他們的心酸,他們的苦楚。這時的你,也會體會到,如果你的孩子在你下班時親切的遞上拖鞋,甜甜的叫一聲爸爸,一天的疲勞頓時無影無蹤。當你辛辛苦苦的做完一桌豐盛的晚宴,看著孩子吃的卻很香,再苦再累也值了。

此時的你就應該為父母做一些讓他們開心的事了,帶著自己的家人常回家看看倆位老人,為他們買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像小時候他們對你一樣。即使沒有任何禮物,看到你們,他們也便寬心了。

也許,我們曾因為勞累時朋友的一句問候而感動;也許,我們曾因為迷途時路人的指引而感激;也許,我們曾因為沮喪時師長的關心而感敬;也許,我們曾因為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而偉大愛情故事而折服……試問,我們是否曾經因為寒冬時母親送上一杯熱奶而感動?生病時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涕零?我們始終把父母對我們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的,睜開眼睛便熱好的早餐;放學回家後擦淨的桌椅;晚上睡覺前捂好的被褥……我們為何沒有想過,當我們與夥伴嬉戲玩鬧時,也許母親正在焦急的回家做飯淘米;當我們正和同桌上自習課時肆無忌憚大笑時,也許父親正因為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而被領導厲聲訓斥;當我們進入甜美的夢鄉時,也許他們還在洗衣,掃地,刷碗。

珍惜現在的親情,不要等到以後才後悔,記住父母的每一個動作,仔細看看她們的眼眸,認真撫摸他們的手掌,不要再讓他們為你的小事操心,這是的孝順。多為父母做一些能讓他們開心的事情,讓他們的臉上布滿陽光般的笑容,即使布滿皺紋,卻依然像花兒一樣美麗……

篇三

親情是什麼?小時侯,我曾問過媽媽這樣一句話。媽媽竟然也回答不出來,親情就是,媽媽愛女兒,女兒愛媽媽。媽媽想了好半天才說出這么一句話。

漸漸地,我長大了,對親情有了理解。於是,我開始關心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奶奶,她留給我的印象最淺,淺得像一層薄薄的霧。我只看過她的照片而已——她很早就去世了,連媽媽也沒見過奶奶。我是那種好奇心特彆強的人,非要看看奶奶長的什麼樣。於是,翻箱倒櫃好半天,才找到了一張老照片,那是爺爺和奶奶的結婚合影。照片上的奶奶,那么年輕,那么漂亮。不知為什麼,我第一次看到奶奶,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這就是血濃於水的緣故吧。

姥姥姥爺,是最愛我和媽媽的人。尤其是姥爺,我每次去看望姥爺,姥爺都拉著我的小手,帶我上街買衣服。姥姥則和媽媽在家裡做飯,等我們回來。可惜,那時我還小,不理解“萬物終有盡頭”這句話。那時,原以為姥姥姥爺和我們一家能永遠這樣,幸福,快樂。直到給姥姥送葬的時候,我才明白,“生”與“死”仿佛就是一念之間,快得讓人措手不及,那是我第一次經歷生死離別。姥姥走後,姥爺大病不斷,小病連連,最終走了,那天,媽媽哭得好傷心好傷心,我只能看看自己的小手,想再感受一下姥爺大手的溫度,只可惜,人死不能復生。在夢中,好像又感覺到了姥爺我著我得手,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家裡,飄滿了飯菜的香味……

如果說奶奶給我的印象像一層薄薄的霧,那么爺爺給我的印象則是一尊刻在腦中的石碑,任憑大風大雨如何吹打,也無法吹滅。

爺爺年紀很大,還未有我的時候就已經七十多了。但是,爺爺的身體很好,小時侯,經常把我舉起來,轉一個圈兒,我和爺爺笑啊笑啊,開心極了。爺爺從我剛出生就一直在照顧我,住平圩的時候,我常和爺爺出去玩,爺爺總喜歡喊我“寶寶”。“寶寶,吃飯了!”“寶寶,上街了!”“寶寶……”從小到大,就是這一聲聲的“寶寶”伴著我走過了很多時光。

上幼稚園,爺爺都會親自送我去。走哪兒,他都要牽著我的小手,嘴裡念叨著:“寶寶要買什麼?要不要吃東西?渴不渴?”後來爺爺不知怎么了,得了老年痴呆症,每天坐在屋裡,目光呆滯,我偶爾上下學,他都會說一句:“寶寶回來了?”有一次,我抱怨了一句稿紙沒了,爺爺就立馬走出去,步伐還和以前一樣塌實、有力。回來時,手裡拿著一沓稿紙,遞給我,說:“寶寶還要什麼?”我的眼睛一下濕潤了,原來,爺爺不傻。

爺爺很好,可是,死神還是把爺爺帶走了。那年,我,11歲。我不敢進爺爺的屋子,只在門口看著蒙手帕穿壽衣的爺爺,那么安詳,那么平靜,就好像睡著了一般,不同的是,爺爺,他,已經住進了天堂。我回到房間裡,爺爺,我的爺爺,也隨奶奶走了,第一次,我對死的感受這么深。

朋友,好好珍惜你身邊的親情吧!再愛你的人,再疼你的人,終有一定壽命,該來的事,它總會來。不要妄想疼你愛你的人能守護你一輩子。生命是短暫的,如果你不珍惜的話,等到失去了再想珍惜就沒有機會了!

好好珍惜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