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旅遊的作文:春日游塘波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春日游塘波》。

去塘波,是衝著“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這份非凡的意義,帶著仰望的心去的。到了塘波,卻被她滿眼的獨特迷住了。

塘波有老巷。老巷狹長、彎曲,根據地勢時高時低,一直到目光盡頭。路面有水泥澆築的,也有石子鋪就的,都已斑斑駁駁,恍若走過歲月的老者。往昔青春的嬌艷已消失在時光的打磨中,只留下一段段故事化成歷史的沁香,悠長了這個有陽光的午後。因是雨後初晴,路面有水漬,但很乾淨,看得出有人在用心清掃,精心呵護。

老巷兩旁是兩排靠得很近的房子。房子以泥房居多,間或夾雜著一兩間白牆新房,如鶴立雞群。泥房大多是兩層的,低矮的房身,狹長的木門,窄小的木窗,應該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跨越了兩個世紀的歲月,它們雖漸漸被人遺忘,但仍固執地守在塘波這片土地上,敘說著當年的烽火硝煙與風風雨雨。裸露的牆帶著褐黃的泥土的顏色,黑色的瓦在屋頂沉默著,只有過節留下的春聯紅艷艷的,與屋後,與牆角,與石牆縫隙里鑽出來的青苔、青草對視著,為老巷添了一抹春天裡蓬勃的色彩。

老巷很安詳。我們到來時,是午後,陽光正好之時。老巷靜悄悄的,仿佛她已離開了俗世的喧譁,只留下歲月的優雅。時間在老巷這裡仿佛被凍結了一般。沒有人知道這老巷裡曾經住了誰,如今又住了誰,還是空留一室孤寂。

散漫的腳步輕移,鞋底輕扣路面,留下一路舒緩或清脆。我們的到來,引出了幾位老者,有抱著小孩的,有扛著鋤頭的。也許是見怪不怪,也許是不想辜負美好春光,看了我們幾眼也便各乾各的了。只留下幾個小腦袋,躲在樹後,藏在牆後,偷偷朝我們張望。待我們回首,便捕捉到了滿眼的天真浪漫。

一路行走,目光時不時便於樹與花相遇。樹與花是哪處都有的,可是像塘波這樣,隨意也好,無意也罷,抬頭也好,垂眸也罷,舉步也好,躑躅也罷,只要睜開眼,只要向前看,都能看見樹,看見一顆顆聳入雲天的樹,確實是不多見的。

樹或是在村頭,或者屋後,或是在高坡。初到塘波,我也叫不出這棵樹是什麼,那棵樹是什麼,初初一看,似乎是一樣的。只有看樹上的花,才知道這是玉蘭樹,那是櫻桃樹。當目光被一棵榧樹牽走時,便再也邁不開步子了。

這榧樹是長在一個斜坡上的。前面是遠山,是梯田,是小溪,還有縱橫交錯的阡陌。長高了的樹身依著兩間顫巍巍的泥房。泥房已成危房,無人居住。樹便獨享靜謐,有了一段“日聽鳥鳴啾啾,夜枕溪水潺潺”的浪漫與溫情。樹很高,我看這棵樹,不是站在樹腳,而是待在樹腰上——一個被村人用心搭建起來的木板平台。再抬頭看,我還是看不到樹的頂呢。聽說這棵樹已有五百多年的樹齡。難怪樹身這么粗,樹皮這么厚,難怪它的樹枝穿過平板木台,從另一端冒出,仍繁茂得讓我們以為那是另外一棵榧樹。

陽光從遠山那邊斜射過來,透過樹葉,卻被樹葉剪成了一道道利劍,燦爛而耀眼。新生的綠葉,在陽光下,翠綠得明亮得恍若一個個新生命。

到塘波必定是要到江東縣政府舊址去看看的。這裡,一張張圖片留下了曾經的轟轟烈烈,也留下了革命先輩的烽火歲月。帶一份敬仰默默讀之,人便仿佛在依稀的炮火硝煙里緩緩行走,我觸摸到了歲月的脈搏。踏出門來,山風吹拂,溫暖而有清香。往昔風雲不在,卻有這青松翠竹依舊,有老樹古巷依舊。歲月終究在這盛世年華中走向了靜謐美好。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遊了唐波。在回憶六十年前一段紅色革命的歷史時,也看到了塘波的滿目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