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的作文:去廈門旅遊

我從小就嚮往廈門, 一首《鼓浪嶼之歌》就把我童年對廈門的美麗與溫馨全“裝”進我的心裡。7月10日,我們50多人一行去廈門考察旅遊。我們乘上11點18分的動車, 踏上開往廈門的夢想之旅。

陪同我們的導遊是一位30左右的姑娘,很活潑,一路上不斷教我們閩南語,什麼導遊叫“醬油”,帥哥叫“暈倒”,美女叫“迷路”,飛機叫“灰機”引起一陣陣笑聲……還給我們唱了《鼓浪嶼之歌》,消除了我們旅途的疲乏。三天裡, “暈倒”和“迷路”,一直貫穿著整個行程。

經過4個半小時的行程,終於到了廈門車站。廈門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沒有高樓大廈的擁擠,沒有嘈雜的車輛,天空是那么的藍,海水是那么的清,果真是適合居住的好地方。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先去遊覽了胡里山炮台,大炮很是壯觀,據導遊介紹,此炮台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當初修築此炮台用了五年時間。炮台上最有名的是當時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巨炮,至今保存完好,該炮特別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衛戰中,擊沉日軍“箬竹”型13號艦,首開中國戰區擊沉日艦的輝煌戰績,可見其的歷史價值。

第二天,我們去永定土樓,天公作美,天空一會兒陰,一會兒下雨,很是涼爽。沿著蜿蜒的山路,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土樓。我們去了位於洪坑村的的洪坑土樓,該樓群有土樓四十多座,也是規模較大的一處土樓群。

號稱“土樓王子”的振成樓,為八卦形同心兩環圓樓;福裕樓則為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還有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奎聚樓等。土樓的修建成為客家人幾百年的生存歷史見證,也提供了一種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土樓按形狀一般分為圓樓、方樓和五鳳樓,此外還有各種變體。其中圓樓和方樓最為常見,尤其圓樓因為其獨特並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形體而更加引人注目。

追究圓形形體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一是地形原因,因為土樓大多坐落在山地上並且常常暫居山頭。方形山寨對場地要求較高,不如圓形容易擺放。閩南許多圓形山頭,至今還遺留古代兵寨的遺蹟,這些圓形山寨便是圓土樓的原型。二是空間原因,因為圓形的土樓可以用同樣長度的外牆,包圍最大的公共庭院。三是防禦原因,圓形土樓的瞭望視野比方樓寬闊並且可以減少視線死角,因此也被客家人熱衷採用。

圓樓一般由兩三個圈層環環相套,外圈出於節地的考慮修築三至四層,底層為廚房和餐房,二層為倉庫,三、四層為居室。圈層中央為祖堂,是族群內婚喪嫁娶的公用場所。土樓真是歷史悠久、形態各異、規模宏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據導遊介紹,客家土樓由於深藏福建的群山之中,一直都罕為人知。這裡陪同我們的導遊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傳說,60年代初,美國情報局從衛星照片上發現中國閩西的山嶺中之間有上萬個貌似核反應堆或者像飛彈發射架模樣的東西。白宮驚慌不已,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來調查此事,僅衛星照片就拍攝了上億張。後來當弄清楚這只是中國的一種民居建築形式時,大舒一口氣,虛驚一場。美國人看來也真是草木皆兵。但這一發現也震驚了世界,帶來建築界的一陣土樓熱,從此,也讓土樓遺址成為了觀光旅遊的勝地。

到了第三天,我們到了鼓浪嶼,穿行在鼓浪嶼的小巷之間,周圍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建築,這裡的建築大抵高大寬闊,不論翻新或破敗的,都極富當年的富貴氣息,很有歷史的滄桑感。建築風格糅合中西,點點的細節勾勒出如今屋主的生活情趣。

由於時間緊張,在鼓浪嶼我們只是去參觀了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50年代起闢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大了許多,是頗具特色的海濱公園。大概因為杭州、蘇州園林看的多了,也沒感覺這裡有特別深刻的印象,而且天氣又熱,只是腳步匆匆,走馬觀花,可能沒有領略到其中的精妙之處吧?

三天的行程在一路的歡聲笑語中結束,雖然是飽了眼福,累了筋骨,但是在旅遊中大家放鬆了心情,融洽了感情,真是一次值得的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