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夢想不止

雁過留聲,水過無痕,七千年的華夏燦爛文明在長江、黃河流域的洗刷之下不斷發展、繼承。中國——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祖國,亦當之無愧地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千年後的今日,我們仍能從《山海經》中找尋那個傳說中的世界,從《帝王世紀》中了解到那個被時光掩埋的上古帝王少昊氏,從《漢書》中聆聽戰神霍去病“匈奴未滅,臣無以家為也”的豪情壯志及匈奴傳唱著的那首“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從《飲水詞》中感受到容若與顧貞觀“然諾重,君須記”的情誼。

一如所有的人生都會有幸福與挫折,沒有故事會永遠以輝煌的一面示人。只是一切來得太快,卻又來得太遲,當華夏大地在一夕之間顛覆時,當帝國主義意欲以先進武器剝削蹂躪中華時,那時的我們甚至還沒來得及學會哭泣與心碎。

但,強者不會容忍我們的軟弱與無能,而那也只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索。時光的車輪輾轉碾過,留下一個個印記,有不堪往事,亦有榮耀歲月,有屈辱不甘,亦有傲然正氣。鋪天蓋地的恥辱席捲而來,教會我們去學著堅強,這樣,人民才能站著活,中國才能站著活。

所以,曾國藩、李鴻章會舉辦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啓超會主張維新變法,孫中山、蔡元培亦會發動辛亥革命,虛弱的中國仍不乏大量的仁人志士。他們要向帝國主義證明中國不會亡,中國人民不會屈服。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只是開始,絕不是結束,更不是掙扎!

法國著名軍事家拿破崙曾有過這樣的描述:“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而我卻只當他是一隻受傷的雄鷹,曾經傲然於天際,而後匍匐於草原,縱然被昔日的獵物欺凌,可他自有他的高傲,他永遠屬於天空,因為那裡才是他真正的歸屬。

每個人總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而對中國而言,他的秘密,便是那些鞭打在他身上永難抹去的傷痕。而今,那些傷痕自我記事起,便也隨著歲月的積澱一道道落在自己身上,經過十多年的歷練,那已然成為我心頭最觸碰不得的一個角落。它曾帶給了我極大的傷害,令我變得無限偏激,甚至聽不得“日本”這個詞;它也帶給了我諸多感動,讓我明白中華發展壯大的主觀因素;它更讓我慶幸成為炎黃子孫,讓我為我的民族自豪與動容。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我對它的愛,不是五千年中華文明那么簡單,亦是為著華夏兒女的堅強與勇敢。

我常在想,也許這世間再不會有人能理解我內心的渴求。

我曾渴望回到一戰時期,去親眼見證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的無恥,去成為五四愛國學生的一員,哪怕只是最最普通的一個,我只是想大聲喊出我的憤恨與不滿,去真實地體驗那一年、那一天的壯烈之舉。

我也曾渴望穿回抗戰時期,即使是一介女流,我亦期翼去斬殺日本鬼子,去親手保衛自己的國家,去親身經歷那一場天昏地暗的戰爭。如果等待我們的是滅族,那么死並不可怕,甚至變得微不足道。

一切的一切,最終不過匯集成一句:我們愛你,中華!這樣的話語,俗嗎?在這個年代裡,這樣直白的“愛”或許俗透了,但這卻也是世間一種最簡單而又深刻的愛。

曾經五四運動中振奮人心的口號仿佛仍在耳畔迴響,“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遙遠卻又清晰。而今,釣魚島事件引發的學生遊行活動就在不久之前,我們想起了五四運動,我們不再只是沉默的一代,而是理性的一代,是“在沉默中爆發”的一代。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學生,我總是遺憾自己沒能趕上這樣的年代,不能盡情釋放、振臂高呼,為我們的祖國出一份力,但我卻決不失望。因為我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這是我畢生的榮耀,亦是我必勝的信念之源。因為無論是曾經屈辱的“東亞病夫”,還是如今屢面強敵的崛起之國,中華民族始終有著一大群愛國志士,是他們讓中國成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委屈,只怕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誰都無法代替誰。我們總在問:究竟是時局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局,但我始終相信,時局與英雄一定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英雄,那些所謂的時代英雄亦不過是肉體凡胎,只是混亂的局勢將有志之士逼成了豪傑,紅塵女子總是渴慕如男神般勢不可擋的英雄,殊不知,他們的出現不過是一個亂世的證明,罷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和平安樂取代了戰亂紛爭,沒有所謂的流離失所,更沒有人神共憤的踐踏凌辱,那些懷抱著同一個夢想的熱血青年,早已離“拋頭顱灑熱血”這個詞漸行漸遠,而嚮往著林語堂先生筆下牛素雲的人生際遇的我們,甚至連振臂一呼的機會都不曾得到。

在而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物質社會裡,有人被權力名望遮蔽雙眼,只知爭權奪利,“夢想”於他們而言毫無意義,終其一生卻不過是落得一場空,他們或許忘了,人生有一個詞叫做“價值”,卻窮盡一生都沒能讀懂它,他們來到這個世間,輾轉奔波,最終只留下了一座冰冷的墳墓和那些風吹即散的腳印,何其寶貴的生命竟成就一場可笑的過場。有人卻高喊“中國夢”,他們不再將冠冕堂皇的“振興中華”掛在口中,非為自己的渺小,只是明白,所謂的“中國夢”,更是屬於每個華夏兒女的夢,這個屬於億萬炎黃子孫的中華大地,唯有實現全民的中國夢,才可謂真正的振興,振興中華更應該為實現全民夢想而努力。“夢想”,這是永不會褪色的話題,而勇氣便是它的支架。

十年前,“選秀”作為一檔全新的綜藝節目類型博得各界眼球,逐漸在中國盛行,無數年輕人靠參加選秀節目出現在世人眼中,並逐步進入娛樂圈展開新的人生,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十年後,當此類的選秀節目真正實現爆棚,其背後的各大衛視開始暗自較勁掐架,“選秀節目”遭遇空前的瓶頸,許多依靠實力多年摸爬滾打闖出天地的人兒對於那些一夕成名的選秀歌手更是嗤之以鼻。而那些被外界不斷質疑、不被看好的年輕歌手,卻帶著自己細心呵護的夢想,用勇氣鑄成雲梯,攀向夢中的那個舞台,他們比任何人都有資格談及“中國夢”,我相信,每個出自他們口中的音符,或美妙或刺耳,都是他們對夢想最簡單最乾淨的描繪。

我以為,對於每個仍在路上的追夢少年,用一曲《追夢赤子心》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吧!“繼續跑,帶著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協直到變老”,那便是對他們最為真實的寫照。我親眼見證到,一個同校歷史系的學長為了心中對於音樂的夢想,大學四年來不斷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在畢業的關鍵時刻,更是毅然放棄了安穩的工作,而選擇了參加2024年快樂男聲海選,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去走近他的音樂夢想,或許有人會說他最終還是遺憾止步20強,但我卻懂,他獲得的遠比失去的多。不是懂他,而是懂得那群勇往直前、不懼失敗的追夢少年,也因為他們身上有每個人年少時的縮影,當然,亦有尚在青春的自己,那是每個人對夢想、對青春最無悔的宣誓,是青春期里那個最最簡單的自己,嚮往著那個高高在上、無比熟悉卻又極其陌生的舞台,很多人對於選秀的憎惡或許只是對於一夜成名欲望的厭惡,而站在舞台上的他們,要的卻只是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對於學長的欣賞,更多的亦是他追夢的勇氣,似乎某一瞬間,我能在他的身上找到那個潛藏的自己,那個刻意隱藏卻不願放棄夢想的自己,一切不過是自己怯懦的藉口。我在那個舞台上看到過無數個勇敢的少年,他們敢沖、敢拼、敢闖,卻依舊將友情置於第一位,他們會團結、會宣洩、會反抗,殘酷的環境裡始終在向外界詮釋著真正的90後,沉默亦或是任性都不會是我們的代名詞。我也看到了那個吸引著我的音樂少年,舞台上的高貴深情、才華橫溢令人欣賞,毅然選擇曾嚴厲批評過自己的評審為主考官令人欽佩,被有心人無端指責傲氣有心計令人心疼,但,極具天賦的他卻不是浪費天資之人,琴房裡、過道上,都是他追逐夢想的印證,一路走來,無數汗水見證了他的認真和努力,“鋼琴王子”來之不易;無數淚水見證了他細膩的情感,“兄弟”二字太重,甚至超過夢想的分量。在那個舞台上,沒有誰是失敗者,每個人最後都會離開,而他離別時的那一跪,一句“我愛這舞台”,已經足以說明一切,其實,他愛的不是舞台,而是夢想,那是所有人對夢想的態度。有人說,每個人都會愛上跟自己相似的人,我信了,因為他,因為湘雲,因為蔣方舟,更因為許許多多的人,最後的緣由,不外乎,我自己。

人們對於現今選秀當道的現象多半是不屑的,而今,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的理由亦不過是對他們由衷的欽佩,那種不管不顧的勇氣是我所沒有的。對於一個直到大一結束才明白自己要什麼的人,我或許沒有資格跟別人比夢想,但夢想從來就不是用來攀比的,它要的是勇氣和呵護,需要攀比的只有職業。此刻的我正坐在電腦面前,懷著莫名的心緒,打著屬於自己的文字,窗外不時傳來陣陣呼嘯,內心亦是波瀾迭起,不知從何說起。想起七年來自己對文史的偏愛,不曾刻意培養的興趣卻沒有隨時間的消逝而消減半分,即便如今的我似乎已走上了另一條路。暫時放下對文史的那份熱衷,卻從未捨得真正放手,許是上天憐憫,大一期間,我縱使刻意迴避但仍陰差陽錯進入新聞中心工作,拾起了曾丟失過的筆,也拾起了那份珍藏的真心。多年來,作為理工女,對於身邊人對我“才女”、“歷史專家”等“離譜”的謬讚,我總是略顯無奈,不是謙虛,只是對自己能力的了解,但不得不說內心仍是開心的,那是別人對自己肯定的滿足,那更是我實現夢想的資格。我不是蔣方舟,九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大學畢業即任《新周刊》副主編,“天才少女”式的人生我從一出生或許就注定不可能擁有,九歲的我甚至不知何為散文,而母親為人氣作家的她,在天賦上便已優於許多同期青年作家。對於沒有天資、而文筆亦可謂粗劣的我,任何人都可以質疑我的能力和成功的幾率,卻都沒有資格質疑我的夢想和熱情,那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靈魂伴侶之一,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隨意評論他人的夢想,那是世間最純粹的東西。我一直都堅持著一條原則,那就是,“只要自己願意,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潛力”,而我也相信,無論成果如何,只要不過於偏離事實,任何一部作品都值得被尊重的,因為它的身後有我們所看不見的汗水,多希望,未來有一天,書店裡某本書的封面上能夠出現自己的名字。時常覺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個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烏托邦式的理想國度,而夢想的實現則是它的堡壘。始終念念不忘“不敗戰神”霍去病的那句“匈奴未滅,臣無以家為也”,滅匈奴、平四海,是年少英才的冠軍侯一生最大的抱負,夢想若不實現,便是瓊樓玉宇也毫無意義,因為心中的那個家並不完整,天妒英才,但,終是成就一代傳奇。而今,我正走在這條人生之路上,以文字為鑰匙,試圖去開啟屬於自己的那扇門,我從來都不是個敢於冒險的人,但這次,我想用最自我的方式去追尋自己的“中國夢”,去築造自己的烏托邦,無論成功與否,至少,無憾於胸,無愧於心。

曾經,我們高喊“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而今,華夏大地依然英雄輩出,東方的每個角落都有炎黃子孫追夢的腳步,平凡,但,我們絕不平庸。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中國夢”,我們尚在路上,少年中國,永不怯懦,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