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讀後感:我們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編者按:作為高智商的人類是應該明白的,有時我們也在做著和老黃原狐同樣的事,犯著同樣的錯誤。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讀後感。

讀罷《西頓野生動物故事集》,我被該書中的《黃原狐》一文所吸引,我敬佩那個老黃原狐,偉大的母愛,初步具備了人的智慧,為了能讓孩子逃脫,用盡了各種方法,但是我不贊成這種在無能為力下,選擇了痛下殺手……

正如加拿大作家西頓自己評價動物所言:野生動物的一生總以悲劇告終,這些動物不是機械似的動物,而是有理智的生靈,只不過那種理智並不是人的理智。

《黃原狐》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隻黃原狐媽媽生了四隻小黃原狐,這隻老黃原狐每天都去村里偷雞吃。母雞接連不斷地失蹤,村民最終查出是黃原狐乾的,自然得到百姓的痛恨。一個村民領著狗去捉它,但每次都中了黃原狐的計,以失敗而告終。

有一次,村民們終於捉到了四隻小狐狸,其中三隻都被獵犬當場咬死了。最後那隻活著的“尖兒”被拿回了村,用鐵鏈拴了起來。老黃原狐為了讓“尖兒”能活下來,每天半夜都來看自己的“尖兒”,把偷來的雞送給它吃,並且多次想把鐵鏈咬斷,當它發現這都是徒勞的時候。它做出了令人吃驚的舉動,用一塊兒有毒的肉結果了“尖兒”的性命。用這種方式來解放了自己的幼兒。

這本是一個悲劇,但是悲劇的後面到底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誰又是這場悲劇的主導者?

黃原狐吃雞是個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沒有雞它可以吃別的食物生存。當然,黃原狐是不明白的,作為高智商的人類是應該明白的,有時我們也在做著和老黃原狐同樣的事,犯著同樣的錯誤。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大量的污水排進了農田,導致大量農作物絕產,土壤污染,難以治理,江河污染,飲用水受到威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更可恨的是有的人竟然利用深井把污水偷排地下,導致地下水也污染了,工廠廢氣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廢電池污染、塑膠袋污染、轉基因食品的推廣……

有時,我們有些人不是也犯了一個同老黃原狐一樣的錯誤嗎?

作者:孫蘊涵 山東諸城府前街國小五年級七班

指導老師:孫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