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時珍

許多考生都喜歡在作文中運用歷史人物素材。回歸古典文學,展現經典之美,也是語文作文教學中所提倡的。有關李時珍的作文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xx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時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xx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時珍一

李時珍親嘗曼陀羅藥性

有一次,李時珍經過一個山村,看到前面圍著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見一個人醉醺醺的,還不時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來這個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藥酒。“山茄子……”李時珍望著笑得前俯後仰的醉漢,記下了藥名。回到家,他翻遍藥書,找到了有關這種草藥的記載。可是藥書上寫得很簡單,只說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羅”。

李時珍決心要找到它,進一步研究它。後來李時珍在採藥時找到了曼陀羅。他按山民說的辦法,用曼陀羅泡了酒。過了幾天,李時珍決定親口嘗一嘗,親身體驗一下曼陀羅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頭以至整個口腔都發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陣陣傻笑,手腳也不停地舞動著;最後,他失去了知覺,摔倒在地。

一旁的人都嚇壞了,連忙給李時珍灌了解毒的藥。過了好一會兒,李時珍醒過來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醒來後的李時珍興奮極了,連忙記下了曼陀羅的產地、形狀、習性、生長期,寫下了如何泡酒以及製成藥後的作用、服法、功效、反應過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險了,他卻笑著說:“不嘗嘗,怎么斷定它的功效呢?再說,總不能拿病人去做實驗吧!”聽了他的話,大家更敬佩李時珍了。就這樣,又一種可以作為臨床麻醉的藥物問世了。

20xx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時珍二

李時珍發現“仙果”只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過不下去。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藥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薦名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生。父親李言聞對藥草很有研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夥伴一起上山採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麼草能治什麼病。他的醫藥知識漸漸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裡,做一個普通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督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後參加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可惜,李時珍卻並不因此失望。他的志願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發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後,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沒錢的窮百姓。李時珍家並不寬裕,但是父子倆都很同情窮人,窮人找他們看病,他們都悉心醫治,不計報酬。老百姓認為他們醫術高明,治病熱心,都很感激他們。

李時珍為了研究醫術,讀了許多古代的醫書。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醫書。漢朝人寫過一本《神農本草經》,以後一千多年,不斷出了許多新的醫書。李時珍常常替當地的王公貴族看病,那些貴族家裡藏書不少,李時珍就靠他行醫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貴族家借圖書看。這樣一來,他的學問就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明了。

李時珍的名氣越來越響,被他看好病的人,到處宣傳李醫生好。附近州縣得病的人,也趕來請李時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一種抽風的病。楚王府雖然也有醫官,但是誰都沒法治好。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著急?有人告訴楚王,只有找李時珍,才能治好這種病。楚王趕快派人把李時珍請到王府。李時珍一看病人的臉色,再按了按脈,就知道孩子得的這種抽風病是腸胃病引起的。他開個調理腸胃的藥方,叫人上藥鋪抓了藥。楚王的兒子一吃藥,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興,再三挽留李時珍在楚王府呆下來。沒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徵求人才。楚王為了討好明世宗,就把李時珍推薦到北京太醫院去。

太醫院本來是國家最高的醫療機構。可是在那時候,明世宗對真正的醫學並不重視,卻迷信一批騙人的方士,在宮裡做道場,鍊金丹,想憑這些辦法使自己長生不老。李時珍是一個正直的醫生,看不慣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他在太醫院呆了一年,就辭職回家。

李時珍辭去官職,回家的路上,順便遊歷了許多名山勝地。他上山不是為了欣賞景色,而是為了采草藥,研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縣)的武當山去,聽說那裡產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宮廷的貴族都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要地方官吏年年進貢,並且禁止百姓採摘。李時珍可並不相信真有什麼仙果。為了弄清真相,他冒著危險,攀登懸崖峭壁,採到了一顆榔梅,帶回家鄉。經過他詳細研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麼“仙果”。

李時珍從長期的醫療工作和採集藥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他發現古代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再說,經過那么多年代,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辭職回家以後,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寫成了著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里,一共記錄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收集了一萬多個藥方,為發展祖國的醫藥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本草綱目》出版以後,一直流傳到全世界,已經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許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於那個迷信煉丹、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沒有能長生不老,卻因為誤服了有毒的“金丹”,丟了性命。明世宗死後,他的兒子朱載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20xx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時珍三

李時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誤

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認識到本草“關係頗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訛、遺漏不可枚數”,為了糾偏正誤,他不恥下問,虛心向勞動大眾求教;為了考察藥物的形態、生長、性能,他不惜遠涉千山萬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李時珍對宋代蘇頌《圖經》中的老鴉眼睛草與龍葵龍珠之考證即為一例。李時珍曰:“龍葵、龍珠,一類兩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楊慎丹鉛錄,謂龍葵即吳葵,反指本草為誤,引素問、千金四月吳葵華為證。蓋不知千金方言吳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並正之。”李時珍的這一段敘述不僅將龍葵、龍珠作了歸併,辨正了《圖經》老鴉眼睛草與龍葵各立一條之誤,還辨正了楊慎龍葵即吳葵之失。論述透徹、明確,使龍葵、老鴉眼睛草、龍珠、吳葵、蜀羊泉等之間混亂的名稱得以釐正。

古代本草常將通草與木通相互混淆,或將兩者視為一物。李時珍以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糾正了前人的這一錯誤。《神農本草》之通草,《本草綱目》釋名為五代南唐陳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時珍曰:“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宋本混注為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項作了進一步詳釋,“其枝今人謂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經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兩者皆通利也。”

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長期混亂品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蓴,莖生細點,其葉不對,狀頗類大竹葉而質厚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圓,其大如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生動簡要地描述了土茯苓原植物的特徵:苓蔓生,葉狀如竹葉,大而質厚。根狀莖細長,每隔一段間距生一肥厚的塊狀結節,這與百合科菝葜植物土茯苓(光葉菝葜)的特徵完全吻合。特別是說“赤白”二種,真實無誤,因其生長環境質地的差別,雖同種植物,亦有赤白之分。李時珍不但對藥物標本及性狀進行研究,而且還將研究結果與古文獻進行比照考證。他說:“按中山徑雲,鼓鐙之山有本草焉,名曰榮草,其竹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並找到“食之已風”的療效。他還說:“諸醫無從考證,往往指為萆?Z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參考之。但其功用亦頗為相近,蓋亦萆、菝葜之類也。”李時指出古代醫家對此無從考證和相互混淆的藥物加以訂證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