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議論文人物素材

作為高中教師則務必要做好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和靈活運用的指導工作,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積累素材和運用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議論文人物素材,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xx議論文人物素材篇1

孫叔敖,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水利家。名敖,字孫叔、艾獵。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人。楚莊王時官令尹。約公元前620xx年,在期思雩婁( 今河南商城東 )主持興修水利,建成中國最早的渠系工程——期思雩婁灌區。據記載他還曾主持修建芍陂(今安徽壽縣安豐塘),在今湖北江陵一帶也興修過水利。

楚相孫叔敖搞定貨幣改革的變通智慧

春秋時有一天,楚相孫叔敖見到了楚莊王,就邀請莊王到市場上去轉轉。莊王來到了市場上,見市場上冷冷清清,便質問道:‚你不是說市場很火熱嗎?‛孫叔敖說:‚大王,自從改用大錢後,錢幣比以前重了很多,運錢的馬車要用八匹馬,原來的路太窄,做生意流通的錢幣進不來,無法做生意啊!‛莊王說:‚有那么嚴重嗎?‛孫叔敖接過話茬說:‚不但路要加寬,改用大錢後,裝錢幣的房子也增多了,搬運錢幣的人手也增加了,你得給他們錢養活他們。

貨物流通不暢,一些人無事可做,社會就不穩定。我覺得,使用大錢有害無益,意義不大!‛莊王聽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說:‚那就還是用以前的小錢吧!‛ 很多時候,有些人的決策往往是摸摸腦袋,一時興起而做出的,不免有些盲目,作為執行者,在執行的過程中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弊端,要改變這種局面,不能直來直去,需用迂迴的方式,巧妙變通,使人樂於接受。

【名師解讀】作為為官楷模,孫叔敖自有他獨特的為官之道。他以“市場火熱”為由,巧妙地把楚莊王帶到市場,待楚王質問時,他從路窄、裝錢幣的房子少、搬錢幣的人手少等方面力陳使用大錢的弊端,從而說服了楚王。在生活中,我們向他人提出意見或建議時,不妨也變通一下,採用迂迴方式,這樣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適用話題】決策 變通 說話技巧

20xx議論文人物素材篇2

蕭伯納,愛爾蘭人,生於都柏林。英國劇作家、政論家。1876年移居英國。1879年開始文學活動。1884年參加創建費邊社,寫了很多有關社會和政治的著作,包括費邊社宣言,被認為是費邊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1920xx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50年11月2日在赫特福德郡埃奧特聖勞倫斯寓所病逝。著作編為《蕭伯納全集》。

蕭伯納:還是太陽有福氣,能在上海見到我

1932年,大文豪蕭伯納訪問上海,林語堂上船去接他,說:‚這裡許多天來大風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氣,一到上海就看見了太陽。‛蕭伯納笑道:‚還是太陽有福氣,能在上海見到我。‛

一個地主故意奚落大詩人普希金:‚我倆的財富誰的多?‛‚那很難說,‛普希金回答,‚你有幾百個農奴,可若是管家不給你從農村送錢來,你就會沒有錢花。我呢,雖然只有33個字母,它們卻能隨時保證我的開銷‛。

美國總統林肯身材矮小,有人故意問他:‚一個人的腿應該長多長才合適?‛林肯回答說:‚走路時能碰到地面就行。‛

我們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在人生遭遇陰雨天氣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的心中還有一顆太陽呢?你的自信、豁達、樂觀就是你心中的太陽,就是你人生的太陽。

蕭伯納、普希金和林肯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人物,這是不是與他們自信、豁達、樂觀的心態有關呢?無論什麼時候,他們心中都有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是他們心中的陽光照亮了他們人生的前景,使他們擁有了人生的輝煌。

【名師解讀】人生失意時,能樂觀豁達、積極自信;即使被人奚落和嘲笑,也能笑顏以對,這樣的你就是一個“心中有太陽”的人。前行的路上,無論是碰上陰天,還是碰上風霜雨雪,只要你心中始終有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你就能遇到你想要的希望和輝煌。

【適用話題】自信 機智 樂觀與豁達 成就自我

20xx議論文人物素材篇3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合肥市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首領、愛國民主人士。有“基督將軍”、“愛

國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稱號。系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做馮玉祥的女兒不容易

馮玉祥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他出身貧寒,憑藉自己的艱苦奮鬥逐步升至將軍,地位顯赫,但他始終不忘根本,對子女的教育一直很重視。

1920xx年,馮理達在天津呱呱墜地。對這個女兒,馮玉祥除了教育要認真讀書,要有真才實學,要勤儉過日子,不允許奢侈浪費之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不要當大家閨秀,要自愛,要自強,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所以,從很小的時候起,馮理達就被要求練字,每周要寫100個大字,1000個小字;每天必須要細心、恆心地寫日記,並且萬不可間斷,越詳細越好;每天要到室外耍大刀,即使天寒地凍、颳風下雨也不例外;經常要給警衛員拆洗被褥;要承擔家務勞動,包括收拾屋子縫補做飯等;要練習刺繡;給一塊土地,要學會耕作。

嚴格、良好的親職教育在馮理達心裡深深播下了自強自立的種子。後來,她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留蘇學生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免疫學、消毒學、流行病專家。

【名師解讀】做馮玉祥的女兒真是不容易,除了要文武雙全,還要會耕地種田。馮玉祥自己出身貧寒,因此在教育兒女方面也非常重視這些。學習這些除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是在告訴孩子,勿忘根本,培養好習慣好品格是成功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