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中外人物素材集錦

高中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寫作素材的積累又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議論文中外人物素材素材,供大家分享。

高中議論文中外人物素材素材:史蒂芬•霍金

探索世界運轉規則的鬥士

“心,乃是你動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亦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霍金正是這句話最完美的詮釋。

“我是誰?”——這是史蒂芬•霍金從劍橋大學學院的方形樓梯上跌下來時發出的一問。以後的幾十年間,霍金不斷地重複質問自己同樣的問題。肌肉萎縮側面硬化病使他喪失了語言和行動的能力,但是他不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活了下來,更以自己藝術的、富有激情的方式,為我們解釋著神秘的、茫茫無邊的宇宙世界。高考作文素材名人類積累:史蒂芬•霍金高考作文素材名人類積累:史蒂芬•霍金。

霍金,這位傑出科學大師的臉上永遠露著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當一位年輕的女記者面對這位在輪椅里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肅謐。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湧向台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並不是因為他曾經遭受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生如花開花謝、潮漲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自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幸的人。

高爾基說過:“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霍金無疑為這句話做了最完美的詮釋。對霍金而言, “人生的鬥士、智慧的英雄”這些絕不是什麼溢美之詞,他以瘦弱之軀挑戰生理極限的勇氣以及霍金式的頑皮笑容都向世人證明了:他贏了!

霍金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在徘徊於地獄入口時獲得的。

——吳忠超

他是我遇到過的最頑強的人。

——約翰•博斯勞

他是一個非常會享受生活的人,別看他只有手指能動。。雖然他身體癱瘓了,但是他的腦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什麼。他喜歡現代音樂,他還喜歡跳舞,在輪椅上跳。

——霍金的機械師 馬 丁

當20世紀物理學的成就被客觀地承認時,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將被大書特書地載入科學史冊。

——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

高中議論文中外人物素材素材:孔子

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

3:理解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裡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裡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

。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

4:選擇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於城下,晚上颳風下雪,氣溫驟降,同宿城門下的一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將其抱在懷中,靠體溫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沒有非禮之舉,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譽。

無獨有偶。魯人有獨處室者,鄰居是一個寡婦,也獨處一室。半夜,暴風雨至,寡婦室壞,想進魯人室躲避,魯人閉戶不納。寡婦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愛,不讓我進去?”魯人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一室。你現在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婦人說:“你怎么不學學柳下惠?”魯人說:“柳下惠能做到,我是萬萬做不到的,我現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學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說:“善哉!要學習柳下惠者,沒有像魯人這樣會學的,希望向善的方面發展,卻不因襲別人的行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選擇是對的,魯人的選擇也是對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說:“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裡,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處境。他所宣揚的仁愛和禮教,有時候被拋在一邊,可有時候,又搞得登峰造極。不是嗎?直到今天,幾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學的人,可研究什麼?我想:不過是為我所用罷了。可是,無論如何,孔子是偉大的。是的,絕對是偉大的。他的經典的論述,是人性,是人倫。有人說:地球上的萬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報應,是因為人類打破了生態平衡,不顧一切地滿足人類自己的欲望。所以,人類呼喚人性,呼喚平等。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喚人性。是的,封建的歷代王朝,都在以儒學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上,顯現一個天子的抉擇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倫理道德觀念仍不過時。道德淪喪,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時候,就會向孔子討教。

7:誠信

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

8:尋覓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裡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里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著,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說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像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說: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乾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

高中議論文中外人物素材素材:嵇康

1、自我認識和別人的期待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面,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嵇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人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山巨源)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己經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

”、“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2:心靈的選擇

歷來最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們似乎生來就進行著心靈上的選擇,在進與退之間,在生與死之間。

魏晉出英雄——歷史學家如是說。

我不知道在別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從他的每選擇中我斷定:他是個英雄。

嵇康也許天生一副傲骨,不屈於俗,不慕於官,過著白己田園隱士的生活。一代名將鍾會,慕名往謁,結果被拒之門外。鍾會在臨走時,沒忘記恨恨地瞪兩眼。於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謀亂。行刑前,執刑官問他還有何話說,他抬起頭,看著台下三千太學生稽首向著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司馬昭也看著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馬昭說一句懇求的話,往後則皆大歡喜。他的心在動,心在痛,屈服嗎?不,他知道自己並沒有錯。於是他說了句:“把琴拿來。”……他勇於赴死的從容給了歷史一個雋永的背景,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餘音繞耳,嵇康是在尊嚴與生命之間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擇。

若干年後,我們會說:這是最令人迴腸盪氣的選擇!

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風颳過古堡的廢墟,書本中妄自描述著空中花園的美麗,人們希冀希冀著聽到消逝已久古樂的音律,時光帶走了古文字的意義。歷史的車輪緩緩軋了過去,軋碎了多少文明古蹟。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現。

昔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臨刑之前嘆息:“《廣陵散》從此絕矣。”一部名曲就這樣失傳了。當真是“後不見來者”。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現代人就將再次聽到這千古絕唱,嵇先生之記憶即是現代音樂家的曲譜。

4:包容

嵇康的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於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濤讓他當官,是善意的,他卻氣得要死,認為對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這個山濤使他的兒子沒成為孤兒:鍾會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連正眼都不看一眼,這其實就是嵇康心胸狹隘的表現,不能像大山一樣包羅萬象,不能像大海一樣海納百川。

有人說,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執著。天性是什麼?天性就是包容。而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統治者也沒能容得下這樣一一個知識分子,把他作為一個異己給消滅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5:親職教育

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絕交書》就知道他的態度很驕傲的:但我們看他做給兒子看的《家誡》——當嵇康被殺時,其子方十歲,算來當他做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兒子是未滿十歲的——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他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還有一條一條的教訓:

一告後輩要立志,志之必堅。

二告後輩要“見義而作”,賑災濟貧。

三告後輩要慎言。

四告後輩要少欲,要寬容謙恭,要有涵養。

五告後輩不要打探他人隱私。他說:“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私。”

六告後輩不要受人之饋。他說:“匹帛之饋,車服之贈,肖深絕之”,因為“常人皆薄義而重利”,別人主動向你破財獻禮,則必有所求,必圖回報,這是“君子之所大惡也”。

我們就此看來,實在覺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樣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們知道,稚康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舉動也是不滿意的。只是因為他們生於亂世,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並非他們的本態。

所以,後來被山濤推薦而做官的嵇紹,成了一個為皇帝忠誠保駕的馴臣。

有晉惠帝兵敗被困,文武百官紛紛逃散,惟有嵇紹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6:自虐

自虐,實際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悶的象徵。魏晉士大夫的一個傾向是服藥、喝酒、身上多虱,這與其說是隱逸、瀟灑,倒不如說是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們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願與當時的社會達成妥協: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內轉,通過自虐式的感官刺激來獲得暫時的宣洩和解脫。嵇康作為一位與時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壓迫與打擊,他別無他法,只有把常常飲酒、服藥、裝瘋等自虐形式作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悶之際,用藥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來澆心中塊壘。這也是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方式。

7:堅持自我

實嵇康是很有才氣的一個人,所以山濤就推薦他出來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願意接受的,於是嵇康就要和山濤絕交。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為嵇康當初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

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就因為這樣就結束了來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極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為不是因為按照什麼現成的規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體現。

8:路

嵇康啊嵇康,憤世嫉俗,絕望了這社會的一切而毀壞禮教者是你,“非湯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讓司馬氏安於枕席?你的一腔忠憤卻無人知,只好寄託於手中的鐵錘——第一錘,砸平世間不平事;又一錘,大泄胸中之悲鬱;再一錘,以警醒生前身後千年萬年所有的炎黃子孫: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樣一個世紀?“砰砰”錘聲中,鍾會來了,你並不理睬,只拋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一句“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於是你拋錘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湯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權柄!”這一笑,驚掉了司馬昭手中的玉杯,殺機頓生。

人說你毀壞禮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沒有發出的呼喊,就讓我替你喊出吧!或許,這有悖於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馬心的時代,這是稱那個“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時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毀壞禮教,實則是激憤於掛羊頭賣狗肉者之流(如司馬懿)的胡作非為,激憤之極而轉為不言禮教不信禮教,甚至於反禮教!其實啊!司馬懿何嘗是孝子?可司馬氏就是以不孝為名殺了你。悲哉!“陰陽易位,時不當兮”,屈子幾百年前的這一悲吟,不幸卻又應驗在了你的身上。

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見你縱酒之豪情,再不聞你打鐵的錘聲。一壺酒,澆鑄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錘,鍛造了你鐵樣的個性。如此本色,如此個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在你的眼中,這世界應如你杯中之清酒,無塵渣毫粒,無腐臭之氣,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瑩,甜香賽芝蘭之悠長。可遺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國古代史》,你的名字卻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頁:滿眼是野蠻的屠戮,滿耳是大眾的悲鳴。其時,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饑寒我後當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謂之知言”的山濤,此時便棄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飲苦酒:“美酒今以之驅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貴識天性,曲者不以為桷兮,誠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對山濤的誘薦,你嬉笑怒罵,接輿狂歌。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阻斷了後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後人敬仰之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