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玉滾觀後感範文 時代楷模2019張玉滾心得體會

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後,給人的震撼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我們為那些平凡人物所做的不平凡事跡深深感動著,就拿張玉滾的故事來說,讓人深受啟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玉滾觀後感範文。

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玉滾觀後感範文三篇

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玉滾觀後感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20xx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願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里娃的命運,張玉滾一乾就是20xx年。紮根黑虎廟國小20xx年,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玉滾心得體會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時代楷模張玉滾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我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收聽收看,大家反響強烈,紛紛表示,一定要見賢思齊,在奮進新時代中作表率、當先鋒。

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當紮根深山十八載,願做大山深處一顆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山區孩子們求學道路的張玉滾老師走上頒獎台時,現場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張玉滾不僅是河南的驕傲,更是南陽的出彩。張玉滾的精神已成為方城教師隊伍愛崗敬業的一種新動力。

觀看後,老師們紛紛表示:今天晚上再次聆聽張玉滾老師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還是他那副扁擔。在大山深處,他肩上的扁擔,挑起的是希望,腳下的山路印滿的是擔當。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學習張老師的這種春蠶、蠟炬的精神,把張老師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張玉滾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山區教育發展,堅守擔當、甘於犧牲的精神再次感動著每一個人。清華園學校校長楊道權說,張玉滾同志除了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感動人以外,他在20xx年的鄉村教學實踐中,還摸索出一套科學、務實、管用的教學方法,更是令人敬佩。“愛是的教育,我覺得張校長就是在用愛來做教育,用對孩子們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來撐起黑虎廟的明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共同把我們的教育辦好。”

時代楷模20xx張玉滾心得體會

“張玉滾同志紮根鄉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高貴師德、師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實至名歸。”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說,在我省160餘萬人民教師隊伍中,不乏張玉滾、李芳式的好老師,全省教育系統將繼續全面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完善教師管理機制,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鄭州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希哲說,張玉滾老師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點燃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傑出代表;我們要用他的感人事跡激勵全區教育工作者,圍繞發展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張玉滾校長紮根深山,為師為父,用行動和愛為孩子點亮求學道路,是校長、老師的榜樣。”鄭州市緯五路二小校長焦憬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崗位、樹立堅定信仰,牢記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許昌市襄城縣屈莊中心國小老師周旭丹說,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要學習張玉滾老師高尚師德,學習他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擔當,學習他不忘初心的堅守,學習他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為鄉村的孩子帶去改變命運的希望。

河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師範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亞倩說,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跡深深觸動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他不斷學習,將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師……作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準人民教師”,我將堅定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學習,爭做像張玉滾、李芳一樣的好老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有哪些

昨日,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鍾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於20xx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 20xx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勳章”,並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xx至20xx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xx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