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時代楷模觀後感四篇

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值得我們認真品味,值得我們去感悟什麼是不平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時代楷模觀後感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時代楷模觀後感四篇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時代楷模觀後感

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守島人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從1986年,王繼才接到守衛我國“黃海前哨”開山島的任務,自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在面積不足20畝的小島上,她們幾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誌……每一天都重複著相同的事。在開山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存放著他們190多面被風雨撕破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誌、1部手搖電話機、20台聽壞的收音機、10多盞用壞的煤油燈。王繼才曾說過,面對每天飄揚的五星紅旗,多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義。如今,科技解決了用電難題,守島的日子好過了,王繼才卻離開了人世,他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永遠留在了開山島。

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用王繼才精神指引我們前行。

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觀後感

守護孤島32年的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走了,噩耗傳來,黃海濤驚千里,黨群萬人動容。王繼才是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是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湧現出來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基層黨員幹部的傑出代表。我們當以王繼才同志為標桿,學先進、學典型、學經驗,爭做歷史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用奮鬥繪就新時代建設新畫卷。

要向王繼才同志學習,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一名身處國防一線的普通黨員,王繼才把32年的光陰融入在國防的沃土中,服務國防、建功國防,全心全意為人民民眾服務,兢兢業業為國防事業鞠躬盡瘁,贏得了軍地雙方的信任和愛戴。王繼才是我們身邊最生動、最鮮活的教材,各級黨組織應通過組織生活會、座談交流會、專題研討會和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方式,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對照先進典型,查找問題、查找差距,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民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要向王繼才同志學習,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是王繼才一生的堅守。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以“國泰民安”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終把奉獻舉過頭頂、把民眾裝在心中,贏得了黨和民眾的信任、愛戴。黨員幹部尤其是農村黨員幹部,要自覺以王繼才同志為榜樣,深入學習貫徹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揚奉獻精神作為一種政治自覺,銘刻於心,付諸行動,努力把思想統一到富民興業我有責、我擔當上來,進一步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創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時代需要楷模,本質上是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擔當,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的時代楷模。我們要以“時代楷模”王繼才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向著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矢志前行,以實際行動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時代回答”!

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心得感悟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鍾揚、杜富國、呂保民、馬旭、劉傳健、其美多吉、王繼才、王仕花、張渠偉、張玉滾、程開甲等11位候選人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這些名字,著實普通,卻又不平凡。

鍾揚,“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他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他援藏20xx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去年10月中旬,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

馬旭,“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20xx年,她向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他們至今生活簡樸,住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

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勳”,他從1963年至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還有“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建、“雪域油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等等。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工匠精神”熱愛著自己的工作。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時代楷模20xx觀後心得體會範文

“感動中國”節目如約而至,這批入選“感動中國”的人物,同往年一樣,儘管他們崗位不同、經歷不同、事跡不同,但他們的精神深深敲擊著人們的心靈。他們身上呈現出的忠誠、敬業、擔當、奉獻、大愛等優秀品質,樹立了一座座豐碑。

愛國奉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激勵人們奮進新時代的光輝旗幟。愛國是崇高的,也是具體的,體現在一世一生中,落實在一言一行里。“感動中國”人物中“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放棄國外優厚條件,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為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援藏20xx年,不僅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而且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奮進新時代,就要像“感動中國”人物那樣,把愛國之情化作不懈奮鬥的動力,以報國之志書寫新時代的華美篇章,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添磚加瓦。

職業孕育事業,事業高於職業,只有把職業當事業來對待,才會激發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保持熱情、充滿感情、懷有激情。“感動中國”人物中守島衛國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堅持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線郵路上工作了20xx年,行駛里程相當於繞赤道35圈,從未發生一次責任事故,圓滿完成了每一次郵運任務; 堅守三尺講台的鄉村教師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教,一乾就是20xx年,把青春奉獻給大山裡的孩子們。奮進新時代,就要像“感動中國”人物那樣,始終把職業當成一種事業,把辛苦當成一種幸福,把愛崗敬業當成一種責任擔當,盡職盡責,實幹苦幹,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篇章。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是一種擔當本色,也是一種責任自覺,體現出一種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民幫困的境界。“感動中國”人物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他們當國家利益和民眾生命財產受到損害的緊要關頭,都是不顧個人安危,英勇無畏,不畏艱險,勇挑重擔,衝鋒在前,毫不猶豫地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竭盡全力維護和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奮進新時代,就要像“感動中國”人物那樣,面對大事難事勇於負責、敢於擔當,面對艱難險阻不屈不撓、敢於鬥爭,做到平常時候能看出來、關鍵時刻迎難而上、生死關頭勇往直前,以實際行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當先鋒、打頭陣、做標兵。

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為,要從“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營養、激發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努力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奮力奔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