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人物讀後感700字

敢說真話

對於彭德懷大元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他的一份無私,痛殺戰馬為同志們解餓。但讀過《千秋人物》,我印我最深的是他的敢說真話。

著名的廬山會議,可以說是彭德懷的一大轉折點。彭德懷不放心,所以親自到農村做過認真的調查,新眼見到人民公社、大食堂對農村生產力的破壞和對農民生活的干擾,許多幹部都不敢說真話。在小組會上彭德懷先後做了七次發言,直陳其弊,就是涉及到毛澤東也不迴避。就這樣,在會上,他被視為了反黨分子,被撤去了大將軍一職,將軍功章全部上交,當農夫去了。其實彭德懷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意當時會上所認同的觀點,然後繼續當他的大將軍。只可惜他沒有這么做,不僅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還被視為反黨分子,正所謂是一肚子的心酸淚。最後含冤而死。

在當今社會,敢說真話的人可謂少之又少。大部分原因是怕說了真話就會引起別人的不滿以及給自身帶來的一些“麻煩”。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部美國電影,電影裡有一個男孩在看一個女人的腹語表演,後因道出這個女人嘴巴在動的事實,而被女人殘害殺死。然而童話故事遠沒有這么殘忍,講的是一個國家的國王給全城的小孩子發了一顆炒熟的葵花子,並要求他們一個月後帶著花來,最終一個捧著空花盤的男孩,勝任了國王一職。不由得說,敢說真話這一方面有時還具備著雙面性。

在校園的課堂上,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比如說某個老師不小心寫錯了個字或粗心看錯了某個數字,這時候講台下會有三種反應,第一種是大膽指明錯誤,第二種是內心知道卻不敢說,第三種則沒有察覺到。最後結果,老師往往會表揚第一種人。我大多數情況下充當的是第二種,明明心裡有個底,嘴巴卻遲遲不講,等到第一種人講了,再小聲附和上去。

我們應該向彭爺爺學習,敢說真話,敢於發表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