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解密》人物分析容金珍:執拗的天才,孤獨的靈魂

《解密》是中國作家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解密》獲中國小說學會20xx年中國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麥家的長篇小說《解密》,是一部表現我國破譯密碼工作題材的作品。破譯密碼,屬於國家絕密,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備極高的智商、極強的悟性、極穩的心理素質和超凡的數學能力,還必須遠離親人、隱姓埋名、工作生活在不見天日的洞穴里,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這樣的工作、這樣的人生,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該是多么神秘、多么新奇、多么讓人羨慕呀!

作者麥家非常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將一部解密專家的故事講得神奇詭異、曲折隱秘而引人人勝,讀後令人盪氣迴腸、深受震撼!“從20xx年的長篇《解密》,再到20xx年的(在刀尖上行走》、(暗算》,麥家在不斷強化自己智性而靈異的寫作,創造了一個異於常人的奇幻小說世界。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奇特堅執,擇善而生;故事詭秘好看,峰迴路轉;敘事智慧而真切,細節生動而富有詩性。而小說最大的亮點,是成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各異、具有不同天賦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容金珍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數學天才,後來成為我國重要的解密專家,為保衛國家安全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這個人物身上,體現了作者對“天才英雄”的全部想像:智商超群、天賦過人,個性孤僻、心理成熟,有著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事業心、責任感,為了國家利益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結合時代背景,麥家為容金珍設定了一個傳奇身世:出生於江南由富裕鹽商而教育世家的容氏大家族,祖上富甲一方而奇才輩出。作者的描繪簡潔機智而又諱莫如深,容氏百年家族史和容金珍成才過程的不同尋常,有許多因緣巧合、偶然與必然,極大地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許。可以說,在時空交錯、中西融匯的坐標點上,以母親(包括祖母)失去寶貴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容金珍的出生。他頭大身細、模樣怪異,與他那作惡多端而早死的父親“大頭鬼”長得很像,卻又繼承了他那學貫中西、才華出眾的祖母的智力。因為父親是家族的不肖子孫,母親又沒有任何名分,他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曲折坎坷和不可預知性。他本是富家子弟,卻得不到家族的承認。從小在僕人身邊長大,享受不到父母親情的溫暖,養成了沉默寡言、敏感自尊的性格;得不到正常的受教育機會,卻有幸受到與容家有獨特淵源關係的西洋老人的悉心呵護和教育,陰差陽錯地受到英語和數學的啟蒙訓練,形成了獨特的治學方法,鍛鍊了認知世界的能力,為日後得到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容小來(小黎黎)的賞識和培養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契機。

圍繞容金珍,作者還描繪了一批具有奇異秉賦的高級知識分子:容金珍的祖母、學貫中西的科學家、語言大師容幼英,表叔、N大學校長小黎黎,他的兩位西洋恩師,以及他在701 基地的同事,等等。這些人都是社會精英,才華出眾、個性突出,與容金珍一起營造了小說奇特的人文環境,推動了故事情節的深人發展。

天才是聰慧而執著的,但免不了有缺陷,即使他是個國家英雄。麥家對容金珍這個天才人物的塑造常常出人意料、令人匪夷所思,但仍然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期待和閱讀習慣。容金珍在孤寂、冷眼中長大,他腦力發達、知識廣博卻身體屏弱、疾病纏身;內心情感豐富、渴望人間真情,卻外表木吶、冷漠,不善與人交往。他的家族遺傳基因、他的受教育經歷都使得他具有不可複製性。作者盡力渲染容金珍在數學方面的超凡才能,在N大學讀書時,他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林•希伊斯教授的得意門生,在希伊斯獨特而有創造性的教育薰陶下,容金珍學識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作者藉助希伊斯的感覺,對容金珍的數學才能做了高度概括:“金珍走後,希伊斯再次把他解答的幾道題翻看一下,覺得他的解答方法實在是離奇又叫人暗生佩服,從中既透露出幼稚的東西,又閃爍著強烈的理性和智慧。”作者表現了師生兩人在數學解題和下棋方面的鬥智鬥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繪,還不時穿插一些精警的議論。在與小黎黎的交談中,希伊斯將掌握解答難題的方法喻為進人黑暗的地道,對容金珍另闢蹊徑的解題方式大加讚揚:“要進地道首先要準備好照明工具。這工具是很多的,可以是手電筒,或是油燈和火把,甚至是一盒火柴。可他不知道有這些工具,還是知道了找不到,反正他沒有用這些工具,而是用一面鏡子、以非常精妙的角度,把地面上的陽光折射到漆黑的地道里,在地道拐彎的地段,他又利用鏡子把光線再次折射。就這樣,他開始往前走了,靠著逐漸微弱的光亮,避開了一個個陷阱。更神秘的是,每次遇到分岔路口。他似乎冥冥地有種通靈的本領,總是能夠憑直覺選擇正確的路線前行。”在希伊斯看來,容金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數學天才,將來必定大有作為。希伊斯與他智力較量的另一種方式是下棋,兩人應招拆招,運用各種套路,自得其樂;時間長了嫌不過癮,還發明了一種常人難懂的“數學棋”,更是增添了高手之間智力對決的撲朔迷離和種種玄機。總之,讀者看到這裡,已然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上述這些,都是對天才解密專家容金珍的“起”與“承”,到了第三部分開始“轉”了之後,容金珍的真正使命才開始,而由於命運的安排,希伊斯與他這對師徒成了製造密碼和破譯密碼的對頭(儘管這個情節的設定有點勉強),一直將彼此神奇的關係在書中進行到底。

與一些當代小說中塑造的國家秘密戰線的英雄人物不同的是,容金珍並不是覺悟很高、自覺自愿為國家服務的。他的老師、親人給他安排的是科學家的人生道路,他的個人志向和興趣也與攻克數學難題分不開,他具備研究人工智慧的條件和天分,卻從未想過自己的工作會與破譯密碼有什麼關係。他是被選中的。當國家的機密工作任務落到他的頭上時,他服從了國家的需要,走上了一條無尚榮光而又崎嶇艱險的破譯密碼之路。

作為小說家,麥家對破譯工作的了解應該是有限的,但他用神奇的想像力,一邊為讀者掀開這項工作的神秘面紗,一邊製造更多的懸念吸引讀者的眼球,“在沒有炮火硝煙、沒有絕地追殺的熱鬧場面中,麥家把這個故事渲染得驚心動魄,把作品的哲理性思考推向了相當的高度。他領著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破譯密碼的心靈試驗,讓我們從中領會到風平浪靜表象後面的烈石穿雲、驚濤拍岸,讓我們以感同身受的方式進人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讓我們結識了一群為了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經過周密的安排和翔實的鋪墊,小說篇幅過半,作者通過回憶往事的密碼破譯基地首長鄭局長之口,明確了當年被組織上神秘帶走的容金珍的工作性質。作者認為這是一項人類最殘酷的事業:“破譯事業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業,是男子漢的最最高級的廝殺和搏鬥。這樁神秘又陰暗的勾當,把人類眾多的精英糾集在一起,為的不是什麼,而只是為了猜想幾個由簡單的阿拉伯數字演繹的秘密。這聽起來似乎很好玩,像出遊戲,然而人類眾多精英卻被這場遊戲折磨得死去活來。”而破譯密碼的工作,“這幾乎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陰謀,一個陰謀中的陰謀。”“密碼的本質是反科學、反文明的,是人類毒殺科學和科學家的陰謀和陷阱。這裡面需要智慧,但卻是魔鬼的智慧,只會使人變得更加奸詐、邪惡,這裡面充滿挑戰,但卻是無聊的挑戰,對人類進步一無是處。”

作者還通過容金珍的獨特感受,賦予這項工作強烈的人文色彩和對生命的感悟:“我相信世上密碼與一具生命是一樣的,活著的,一代密碼與另一代密碼絲絲相聯,同一時代的密碼又幽幽呼應⋯⋯”小說中類似的文字還有很多,既給讀者啟蒙教育,又讓人費心思琢磨。這些描繪和議論,對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積極的烘托作用,強化了他們工作的特殊性、複雜性和艱巨性。製造和破譯密碼都是國家利益的體現,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國內外敵對勢力還很強大、敵特活動相對猖撅的情形下,破譯密碼工作是多么的重要!但顯然作者並不想就此多費筆墨,他更多的是通過對人物心靈歷程的描繪,解讀破譯密碼工作的本質。解密專家的工作伴隨著與敵人心靈的較量、智慧的碰撞和靈魂的決鬥,他要識破陰謀,就必

須洞悉人性的弱點,具備高於敵手的意志和忍耐力。容金珍的知識儲備,他的沉默冷靜、甘於寂寞的性格,他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探索願望和在與對手的較量中遇強更強、永不服輸的執拗精神,非常適合從事破譯密碼這項特殊的工作。小說對這一點描繪得很充分。容金珍的特殊性還在於他從事這項工作並沒有表現出外在的緊張,作品寫他看閒書、下棋、圓夢,“寡言寡語,不冷不熱,榮辱不驚”,看似對工作不甚經意,但他卻破譯了艱澀難解的“紫密”!這個艱苦的過程作者寫得簡略,仿佛那是天才在夢中得到神奇的指點而成功的。其實,正如在大學裡解析數學難題一樣,容金珍不按常規出牌,從別人不敢涉足的密碼史人手,從前人那裡獲得了寶貴的啟示,彈精竭慮後才獲得了成功。

天才的命運又總是與悲劇聯繫在一起的。容金珍最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瘋了。從事這樣需要高強度腦力勞動的工作,他又是那樣一個敏感執著的人,因為破譯密碼工作無進展而致瘋應是有可能的,701基地也有過這樣的先例。但容金珍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就像容家祖先因偶然而簡單的原因— 尋求為祖母解夢而留學海外,最終因祖母的早逝而就讀大學、專攻學術從而改變了家族命運一樣,深深了解自己工作重要程度和機密性而萬分謹慎的容金珍,沒有毀於荊棘重重、險象環生的破譯密碼過程,卻因一次偶然事件—,外出開會丟失了工作筆記而在極度的絕望中精神崩潰了!更令人扼腕長嘆、痛惜不已的是,事後證明這只是一次普通的盜竊事件,小偷僅僅為了竊財,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和目的。“最簡單的偷竊,擊穿了最嚴密的保衛系統,擊垮了最出色的密碼天才,實現了最危險的敵人都無法完成的行動。”這種殘酷的宿命具有強烈的悲劇效果和人生警示意義,也是形成這部作品魔幻色彩的重要原因。

“左右《解密》主人公命運的既非小說家慣常展覽的社會、政治、文化以及人物的心理與性格,而是那些無處不在又時時不顯的命運洞穴。主人公的天才與智慧,也許正是這洞穴的根源:愈是智慧,就愈是悲哀;愈是天才,就越發深陷洞穴中。然而,人物本身的洞穴,又鑲嵌在一個巨大無底的陷阱之中。”容金珍命運如此,其他人呢?容幼英難產而逝,一身才華付之東流;西洋老人闖蕩半世,晚年卻因小事被人打成了殘廢⋯⋯可以說,麥家對人類深切的憂思,都濃縮在了對人物命運的安排上,給了讀者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