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歌

最早有對季節的色彩認知是在國小的語文課本上,那些彩色的插畫給了我很多美好的想像。四季猶如不同的性格,春的溫柔,夏的熱情,秋的文靜,冬的冷漠;四季也如生命的歷程,少年時代如春天一般,生機勃勃,無憂無慮。青年時代如夏天一般,熱情似火,風華正茂、自信、有很多的願望和理想。中年時期如秋天一般,成熟,穩重,老年時代如冬天一般,寂寞,孤獨,到了落葉歸根的時候,雖冷,但最有品頭,最耐人尋味的,如夕陽一般,可以盡情的享受生命的黃昏之美。-;四季亦猶如一種過程,春像播種,夏似成長,秋如收穫,冬是醞釀。四季如歌如夢。

春天的顏色是明亮的,對比不很強烈,純度不很高,似乎每種顏色都調入了一點檸黃,燦爛卻不刺眼,絢麗而不張揚。畫面是嫩綠的柳芽,碧綠色的湖水,極細極細的雨絲隨風飄在地上,湖面上盤鏇的小燕子有剪刀般的尾巴,淺藍的天空又似乎蘊藏著許多種優雅而卻含蓄的顏色。

夏天的色彩是絕對的濃墨重彩,幾乎能用遍調色盤中所有的顏色。最高純度的,純粹又鮮明,對比強烈,又好似總蒙著一層淡淡的水霧。腦海中有這樣的畫面:池塘里,墨色的小蝌蚪在浮出水面的荷葉邊,游來游去找媽媽,尾巴擺動帶起圈圈漣漪,它的身後,高高低低的柳樹隨風輕擺,亭亭的荷葉間微露出嬌粉的荷花,花尖上停駐著可愛的蜻蜓。大顆的水滴自荷葉邊緣滾落水中,盪開一圈圈的水波。或者是夏夜,繁星點點,星漢迢迢,星空格外明亮,透過層層密密的樹葉的掩映,在水中留下破碎的倒影。空氣里有露水的濃重氣味,爭艷的花朵晝開夜合,蟲兒的叫聲相映成趣。

到了秋天,主打色似乎變成了湛藍和金黃,湛藍的是天空,純粹,乾淨,高遠;金黃的是樹葉,是成熟的農作物,飽滿,燦爛,溫暖。兩種對比色造成巨大的視覺衝擊。配色也是裸露的土層的顏色。當然,這是記憶深處北方的秋天,九月末的秋天,不要太早,也不能太遲。天空變得越來越高遠,風開始乾燥起來,清晨和傍晚微微有了點凜冽的味道,午後也聽不見聒噪的蟬鳴。草葉已經開始枯黃,行道樹的葉子也一夜之間落滿了路面,風一吹就飄起又落下,踩上去會發出聲聲碎裂的輕響。天空中偶爾有南遷的候鳥,排列成整齊的佇列掠過天際。這個季節總是矛盾的,一面是收穫,一面是終結;一面是喜悅,一面是蒼涼。而南方的秋天卻沒有那么鮮明的色彩變化,更像是夏天拖著冗長的尾巴,絕大多數的植被也是四季常綠沒有太過明顯的季節變化,只是空氣越來越潮濕起來,整個的色調也越來越陰沉,時常有連綿的雨,淅淅瀝瀝的沒完沒了,像極了宣紙上渲染開去的水墨畫。某一個清晨路邊新綻的花朵總會讓我在驚喜之餘驀然發現時間的流轉。這樣的天氣沒有北方的氣溫和色彩變化的那樣分明和乾脆,或許不知不覺一夜醒來才驚覺已然是秋末冬初。就這么不知不覺的溜到了冬天。

南方的冬天和深秋類似,總不分明。沒有凜冽的風,也沒有裸露的土層。相比起來,北方冬天顏色總單調的使人感嘆,落葉樹僅剩下婆娑的枝條,常綠的松柏也是黯然的深綠色,立在灰突突的,沒什麼生氣,也不醒目。天空往往是青灰的顏色,只在午後陽光燦爛起來的時候,才染上暖黃的顏色。整個畫面像是線條沒什麼力度的素描。黑白灰的主打,偶爾被陽光抹上的色彩也懶洋洋的,像是彩鉛稀疏乾枯的塗鴉。有時候早上拉開窗簾,發現玻璃上妙趣橫生的冰花,大雪總在夜裡悄悄降臨,把所有的色彩都蒙起來,蒼茫大地,一片素白。

四季的交替總是不緊不慢的進行著,年復一年,仿佛就有時間的線在某個節點上交錯了一下,我們就會在聞到一陣花香或者看到一片枯葉的時候腦中猛地有火花閃過,突然好像回到了某年的某一個地方,似乎只是一覺醒來,那些故人舊事仍在眼前。也許時空也是在循環往復的進行著的。只是下一次的輪轉,我們未必記得曾經,也未必認出彼此。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各有其美,亦各不完美。它就在我們身邊,無論你見或不見。給心靈一次飛翔的機會,給靈魂一次舞蹈的機會,給自己一個感受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