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讀書筆記10篇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1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他的《名人傳》中為我們寫了三個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我還依然記得在貝多芬傳的前頭,作者記下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這句話令我感觸很深。貝多芬從小就是個音樂天才,但是他的一生卻都是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因此變成了揮霍的酒鬼,可以說貝多芬的童年根本就不快樂,也導致後來他脾氣的暴躁無常,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就在他在音樂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自己時,命運卻在一次跟他開了個玩笑,對於一個音樂家極其重要的耳朵居然聾了,我想常人是無法遭受到這種打擊的,況且貝多芬身邊沒有任何的親人,他只可以靠自己去戰勝自己!幸運的是,貝多芬本身所具有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不至於失去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正是堅持不懈,我們才能夠欣賞到如此之多美妙的樂曲,正是應為堅持不懈,貝多芬並沒有被命運打倒,那么,我們是否也應該學會這種堅持不懈呢?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堅定地走屬於自己的路。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2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組成。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么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3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名著:《名人傳》,這本傳記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寫。《名人傳》由三個小傳記組成,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每一篇都對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在三篇傳記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傳》。鋼琴大師貝多芬是一個命運坎坷但絕不屈服的偉人。貝多芬擁有超高的鋼琴天賦,但從小上天就對他不公平。

他被家庭和生活的沉重壓得透不過氣。每天總是被父親用暴力逼著學鋼琴和小提琴去賺錢。在17歲的大好青春時光中,卻得到這樣非人的待遇。他又在30歲的鋼琴

生涯中已經成為大師的時候,竟然變成了一個聾人,使他繼續創作的信心遭受了巨大打擊,真是天妒英才!但這些苦難並不能讓鋼琴大師貝多芬被命運屈服:他將用心到創作上,將悲痛化成力量,譜寫出更加動人的樂曲。《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月光鳴奏曲》。他無不將自己一生度交給音樂!到了這裡,文章已經結尾了,而我整個人還沉浸在巨大的文章氛圍中。最後的一句貝多芬說過的名言佳句:“用苦痛換來歡樂。”短短七個字,人們為之震撼!

在第二篇,第三篇,慢慢看下去,你會發現,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雖然是不同領域,不同國家,但他們都是真正的偉人,心靈就像大海一樣波濤洶湧。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4

剛讀完《名人傳》,心中一陣感慨。《名人傳》講述了三位名人,不但是三位曠世之才,而且還是三位藝術大師。“天才”一詞用在三位名人身上我覺得還有點不足。

貝多芬是絕對的天才,但因為兒時父親過度重視,差點讓一代音樂巨匠死在他非常不快樂的童年時代。當初,他父親把貝多芬炫耀得如同一個神童。四歲時,父親就把他一連幾個小時地釘在羽管鍵琴前,更有時把他與一把小提琴關在房間裡,使他心裡受到極大的壓迫。這些磨難也差點是貝多芬放棄音樂,放棄他愛一生的音樂。他的堅韌,他的執著成就他的成就。但是俗話說:禍兮福之所依。他的耳朵就在他成就最巔峰時期聾了。這個打擊對一個音樂家十分巨大的,但是貝多芬堅強的意志再次體現了出來。老子曾曰過:福兮禍之所倚。貝多芬克服了困難,成為了一代音樂巨匠。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又是一位畫家,他的成就自然不在貝多芬之下,如《大衛》《愛神》都是被人所熟悉的頂尖級作品。我沒見過,但想想也知道一定很高級,雕的像真的一樣。

對於托爾斯泰我根本沒有什麼權利去評價他,因為他在文化方面的造詣實在是太巨大了。《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是他的作品之一。可這僅僅是浩瀚星空中的一點星光。他的許多作品我都看過,每次我都會有新的感覺,或許這就是他文章的魅力所在吧!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5

期末考試結束,一大堆作業像餓狼一樣猛撲過來。其中就是買一本《名人傳記》,寫讀書徵文。放學後,我在書店裡東挑西揀,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這本書。

翻到第一章,幾行連筆的小字進入眼帘: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這句話是貝多芬的經驗之談,十分耐人尋味,很適合我們去細細品嘗,這樣優美的語句使我迫不及待地往後觀看。

看完幾章後,不由得為之一振。大音樂家貝多芬在1796年,他的耳朵失聰,所以疾病伴隨他一生。但是他太愛音樂了,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對歡樂之聲的渴望,勇敢面對現實,並與病魔做鬥爭。經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作出了一支又一支優美的樂曲,給世人留下歡樂的音樂,給整個歐洲增添了無比的光彩。

啊!如此堅強的貝多芬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影子永遠留在了音樂界,既然貝多芬能做到,都是人我們難道就做不到嗎?每次考試考砸了,無勇氣回家,不敢面對現實;被同學碰了一下,就告訴老師,簡直小肚雞腸;被絆了一下,摔了一跤就號啕大哭,作為男子漢一點兒也不堅強;生病了,就不上學,還要家長伺候著,讓我們改掉這些錯誤吧,把它們都拋到腦後,做個像貝多芬一樣的人。

堅強、勇敢、自強不息,能夠自立更生,好好學習,長大後做國家的棟樑,從今日起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6

英雄在我的心中總是那樣的高大,而又可望不可及。今日當我手捧一本《名人傳》細品其華之時,才領悟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貝多芬伴著失聰的雙耳譜寫出了千百名曲;米開羅琪羅在6歲喪母的悲痛下雕琢百千佳作,終逝世於工作室中;托爾斯泰在戰爭的烈火中釋放滿心怒火;

他們的巨大痛苦和孤獨磨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成為“心靈”偉大的英雄。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著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們將在那裡獲得更大的啟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7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

在這3個人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他的父親並不稱職,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由於母親的早逝和父親的壓迫使的貝多芬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正當他輝煌時,他卻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一個以音樂為一生的音樂家來說,這是比死還要痛苦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在這種情況下成就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樂》等一系列作品。所以我認為做事要有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絲毫無懼。這就是成功的秘訣。成功不僅僅是天賦,還要那種與困難抗爭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8

《名人傳》是由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創作的。它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寫此作品時歐洲正處於一個騷動不安、瀰漫著腐 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作品敘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書中介紹了三位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位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第二位是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第三位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這本書中有許多令我感動的地方。但令我最感動的是《貝多芬傳》我最佩服他那種頑強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父親天天讓他練琴,不顧及他的感受。一個勁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他關在一個屋子裡,一練就是一天。後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就出名了。正當他陶醉於音樂給他帶來的喜悅時,不幸也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耳聾後創作的。為了演奏,為了譜曲,他不得不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內,以感知音響。最後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多么和平、美好的社會。就更應該刻苦學習,豐厚知識,武裝自我,使自己的祖國走向美好的明天。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9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貝多芬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卻有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故事》讀書筆記10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斯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