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上沒有了書國中命題作文

篇一:

假如世上沒有了書,我們將失去掌握萬物的規律、真理的機會,我們的頭腦將不再充實;國家將無法建設發展,被世界所淘汰;世界將不再是完美的,世界,社會的進步將會停滯,人類的文明將會中斷。那么在這時候,精彩,神聖,理想,進步將不復存在,世界就是一個閉塞的,冷漠的,黑暗的世界。

假如世上沒有了書,我們將是一個麻木無知的人。我們對所有的事物都不再有任何的想法和反應。我不知道大海的深沉,天空的蔚藍,大地的遼闊;不知道花兒的芬芳,鳥兒的快活,綠樹的青蔥;不知道音樂的優美,文學的豐富,生活的幸福。我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其他人,我無法再用語言來與你的同伴溝通,我不再享受知識給我帶來的快樂,我不再擁有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當然,我也讀不懂你寫的字,看不明白它所表達的意思。那么,我就如那地上的雨水,匆匆地到來,靜靜地離去,我的生命就不再意味著意義。

假如世上沒有了書,國家將不復存在,國家根本就不可能與安寧,發達,富強搭配。人所構成的集體就不再存在的善良,團結,誠信,熱愛和平,因為不再有法律存在,不再有規章制度的約束,道德的要求,那么那個集體就會一片混亂,充滿的將會是*、狡猾、仇恨、報復的一個集體。那時候,可能會烽煙四起,戰爭頻繁,公里,公平,自由也不再擁有,只是四肢發達,我就能“幸福”,就能“快樂”嗎?這樣世界就像人類最原始的社會。

假如世上沒有了書,世界就是一個陰深,黑暗的世界。世界交流溝通就會停止,對自然的了解就會失去,對全球地理環境就不再了解。對深層科學的挖掘也就成為空談。人類創造的燦爛的文明將頃刻逝去,人類的進步就會化為烏有。那時候,全球共享的資源也不會遺存,人類不再了解廣袤宇宙的奧秘,不再有新興的科學研究成果,不再發現任何的真理和定理,不再掌握對大自然的適應。世界因為沒有書籍而被陰雲籠罩,就更別再談全球合作化,文化多元化,世界的意義也不再顯示。即使你為世界創造了多少成果,也會因為沒有書籍的記載而埋沒在深厚的土地里。

假如世上沒有書,人的生存就毫無價值,人的大腦將會一片空白;國家也不再穩定安寧;世界,全球的資源與財富也不再保存,世界只能是一個寒冷,陰暗社會。假如世上沒有書,我真的無法想像!我能做什麼呢?只能用眼睛去尋找光明!

篇二:

書是人類的靈魂!

假如沒有了書,那么華夏五千年文明就會被埋沒;前賢古人的經驗,精髓也就無法流傳。那么所謂知識、歷史也就不復存在。

書是力量的源泉!

如果沒有書,瓦特的蒸汽機就無法飛速地轉動,更別說工業革命的爆發,人們仍然只能原始的通過手工工作著;如果沒有書,張衡何以發明地動儀。李時珍何以撰寫《本草綱目》。祖沖之何以計算出圓周率;如果沒有書,飛船,火箭,衛星就無法離開地面進入太空,電腦也無法千里傳送信息,磁懸浮列車更無法奔跑在大地上,人類又何以步入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是的,因為有書我們才有了無窮的力量,去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還有一個名人說過:“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如果沒有書,文明社會也就蕩然無存。每個人的身軀在四處遊蕩,而靈魂卻是枯索的。因為沒有書籍的灌溉和滋潤。真的到那時,那潑婦罵街,爾虞我詐,偷雞摸狗恐怕也成為正常現象。人們不再為塑造形象,保持修養而互相約束,不再為傳統美德,文明禮儀而互相謙讓,整個社會除了野蠻,就是暴力,不再有人遵紀守法,不再有人以身作則,這樣的社會怎么會有文明,知識的誕生?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報導:據有關專家調查,受過教育與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長大後,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遇事沉著冷靜,懂得以恰當合理的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而後者遇事氣急敗壞,總認為方法可以解決任何事情。這樣就造成了:

前者往往會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居社會上層;而後者往往成了為了丁點大的事而大打出手觸犯法律。我想監獄應該是他們度過後半生的地方。可見書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良好性格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了書,人類如何發展,如何創造?沒有了書,人類只能趨於落後,趨於滅亡。

如果沒有了書,就沒有欣欣向榮的世界,就沒有現在充滿道德與法律的社會,就沒有這樣豐碩的科技成果,更沒有這樣一個聰明的我坐在這裡稱讚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