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兵馬俑國中生作文

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位於西安市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國”,這句話出自法國總理席哈克之口。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參觀兵馬俑國中生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參觀兵馬俑國中生作文(一)

我們來到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西安的那天也剛好是一年一度的國慶,人山人海,不比勞動節少。而聲勢浩大的千年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在位於西安市臨潼縣兩公里的地段。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我們來到了兵馬俑這裡,天下著濛濛的小雨。我們買了門票便進去了。我們找到了一位導遊為我們解說。我們第一個看見的是兩個青銅鑄造的大雁——浮雕。聽導遊說,我們這次十分幸運,這兩隻浮雁剛好是今天被開放的,這也是開院以來第一次開放出來給遊人觀看的。浮雁後面一幅圖,這幅圖就是浮雁的出產地——臨潼縣的一個小山村。這一幅圖加上浮雁身體上的細小紋條狀物,就顯得更加栩栩如生了。看了這兩隻浮雁就仿佛真的回到了過去的美好時光。

第二件是看“銅車馬”,它出土時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學家用儀器測算了一下,精確數字是199塊。銅車馬有兩輛,第一輛是高車,這是里高的意思為:站為高,出征時站著駕駛的就叫高車。而與它相對的是鞍車——臥為鞍,坐著就是鞍。高車和鞍車共有8匹馬,每車各4匹,最右邊頭上有一個像鐵棍一樣的東西,那一匹馬就叫做“頭馬”。馬、車和人都是用青銅鑄成的。馬身小,但速度超快。駕馬的鞍繩是用24根金、銀鑄成的細繩,一匹馬上就有48根。兩駕馬車的裝飾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駕車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從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們進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時候,一般人進京就必須取下武器。從這兩點就可想而知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的地位最小也是個立過頭等戰功的正將軍。

我們第三個看的是關於發現兵馬俑出產地的傳奇故事:在臨潼的一個小山村,有一年鬧旱災,可是村里沒有一人去挖井。有一戶人十分老實,村里人就騙他去挖井。他信以為真,就拿著工具去了。他畫了一個圈,就開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鋤頭像是被石頭碰了一下,他就慢慢地挖,挖出來讓他大吃一驚,就是現在世界上就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他連忙去通知大家,大家來一看,都被嚇跑了。都說是他把龍脈挖斷了,要把他趕出村去。他在村里再也住不下去了,便拉了三車兵馬俑去找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當場就獎勵了他三十元錢(這在當時十分多了)。這位老人就是楊開顏爺爺,他現在已是73高齡了。

我們又來到了兵馬俑3號出產地,裡面是一些亂石。原來有顏色的,可是現在已經氧化了。兵馬俑就在土裡面,由於現在國家技術不發達,還不能挖掘。我們又來到了2號坑,裡面有一些將軍俑,有的頭掉了,有的手掉了……

我們最後來到的是一號坑。雖然兵馬俑是最低等級的,但也是最好看的。左右只有十幾個兵馬俑,還在修補。到右邊一看整齊地排列著1081個兵馬俑,每一豎有4排,中間隔了一條條厚厚的土牆,它上面還有一些墳,老百姓修墳時都修在了兵馬俑的上面。可就是差一點就挖到了兵馬俑。而楊開顏老人是非常幸運的,不多不少剛好挖到了(現墳已拆走了)。

兵馬俑我就介紹完了。我還去了秦皇地宮、華清宮之華清池、華山、古城牆和大雁塔的音樂噴泉等景點。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就來問我吧,我會熱情地告訴你。

參觀兵馬俑國中生作文(二)

暑假裡,我一游西安,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周圍的大型陪葬俑陣,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的發現震驚世界。法國總統席哈克曾留言說:“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果真如此。走進兵馬俑的1號坑,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我真的是嘆為觀止了。

聽導遊講,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俑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都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的。

我細細的觀察了兵馬俑一番,這才發現兵馬俑塑像的精緻:俑的頭髮都是一根一根刻出來的,眉眼鼻口逼真的像真人。俑的鎧甲層層密密,疊在一起。導遊解說道:兵馬的鎧甲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這樣設計,戰鬥衝鋒起來,人不會受到鎧甲的束縛,可以輕鬆應戰。喔,原來如此。可是真人需要用這樣的鎧甲,竟然連陶俑都“穿”這么精緻的鎧甲,秦始皇對兵馬俑的設計可真是嚴格啊。導遊告訴我:這鎧甲還不算點什麼,你細細的看每個兵馬俑吧。我照做了。我發現每個兵馬俑的神情、姿態都各不相同。發現了吧?!導遊笑著說,這號坑中的這么多兵馬俑,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噢,我很驚嘆。

我們同著導遊,一個坑一個坑參觀過去。這些兵馬俑相貌各異:有的沉穩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有的凶神惡煞,真可謂是栩栩如生。那些穿窄袖戰袍外套,披掛齊腰短甲,腳登緊帶獸皮鞋,頭戴防風帽的,顯然是些機警的騎兵。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

導遊講解道:原來這些都是彩陶的兵馬俑,可是出土的後三天,這些顏色都氧化掉了,真是可惜。我覺得彩陶的兵馬俑一定更神奇,更逼真吧。

參觀兵馬俑國中生作文(三)

星期天,我在馬鞍山展覽館參觀了秦兵馬俑展。這可是很難的的機會。兵馬俑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傑出的皇帝——秦始皇的陪藏品。秦兵馬俑受到人們的推崇和稱頌,是由於文物的精美、規模的宏大、建築的雄奇。

兵馬俑的身材很高大,最高的差不多2米,最低的大概1米7。它們的重量不一,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輕的有110公斤。兵馬俑的形象、神態、年齡、身材、表情各不相同,就連鬍鬚、髮型、腰帶勾等都是多種多樣。他們有的半跪在地,有的站得筆直,有的低下了頭,還有的手握兵器。每個兵馬俑的姿態各異,而且盔甲也各不相同。據說他們的盔甲越厚,職位越高,盔甲最薄的就是士兵。看!那些站在隊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金盔,身披鐵甲,手裡還握著寶劍,威風凜凜。看它那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呢!後面那些一個個挺胸而立,精神抖擻,一定是武士俑,它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上還穿著前端向上翹的戰靴,手裡還拿著兵器,瞧他那神氣的樣子,準能把敵人嚇的屁滾尿流! 看!這個身披鎧甲騎在馬上的青年,就是騎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將軍一聲令下就去與匈奴大軍作殊死拼博!這兒還有一些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匹匹都形體健壯,肌肉豐滿。看它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看著這些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千軍萬馬奔騰廝殺的古戰場,聽到了那號角齊鳴、戰鼓咚咚的搏鬥聲。展廳還展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陪藏品之一,這一組銅車馬是秦始皇鑾駕制度的真實反應,象徵著秦始皇帝鑾駕的一部分。是地上王國乘輿制度在地下王國的形象體現。秦兵馬俑氣勢恢宏雄偉,有著超凡卓著的藝術氣息。

秦始皇陵兵馬俑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法國前總理席哈克1979年親自來到中國參觀秦兵馬俑,稱秦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他還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現在,兵馬俑被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據說有一把青銅劍,它埋在潮濕的俑坑中已長20xx多年,但是鋒利如新。科學鑑定表明,秦劍的合金配比非常科學,並且表明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所以,具備了刃薄、堅硬、鋒利的特點。

參觀結束了,我陷入了沉思。腦海里總閃現著一個個兵馬俑的形象。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遺產,這么壯觀的巨大工程,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20xx多年前,全靠著工匠們的雙手塑造,這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那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古戰場上的滾滾硝煙,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排山倒海,戰馬奔騰的嘶鳴聲,久久迴蕩在我的耳邊…… 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秦兵馬俑不僅屬於過去,也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面對秦始皇的百萬雄兵,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創造歷史的偉績。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今天,我親眼看到了。我為我能生長在這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古國而感到無比自豪。歷史屬於過去,而未來要靠我們自己創造!今天,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大地,萬物復甦,經濟騰飛,一派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我們肩負著繼承祖先的文化遺產,振興偉大中華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