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從我們的祖先開始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都是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是歷史責任。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快來看看吧,很有借鑑價值。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一)

從小到大,逡巡在書本、報紙、信息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詞語,它們一點兒也不要冗長,有著古典的音韻——將中華浩蕩燦爛的幾千年文化,一一撥弄,奏響……

它叫成語,我從未重視過它。

原先我一直認為,像成語一類的中華傳統文化都是晦澀難懂而不願展卷一讀的。

單拿成語而言,我自小就計不喜歡成語,總覺得那四個字四個字都讀著生硬又彆扭。孩提時,我常常問父母:“這些詞明明可以當作一個句子來讀,為啥要把它‘壓縮’成四個字呢?很不好記誒!”媽媽就會告訴我,靜下心來,認真讀一讀就會沉醉其中;爸爸則陪我一起“學”成語,告訴我成語的綺麗。但幼小的我從不領情,爸爸一說成語是,我就不幹了,大聲哭鬧著不要聽不要看,任憑父母如何哄都無濟於事,他們只好作罷。

然而,當我長大了,隨著學習的需要而翻起《新華成語詞典》時,我卻對成語產生了熱愛——它們,是有其魅力所在。成語在我身旁留著古韻,衣香鬢影地應和千年曲調。

特別是在20xx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一檔名為《中國成語大會》的節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每到周末,節目播出前,我一定早已將筆和本子拿出,等待節目開播。在節目裡,選手們比拼著自己的才華和學識,常常令我折服;聽著導師們博古通今的講解,手中的筆運動地更快了。一眨眼的功夫,本子的一頁已記得密密麻麻,我越發覺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蒙曼教授說過:“成語是前輩們留下來的文化遺存,但它不是死文物,而是活文化,我們的生活是可以用成語來表達的。”

是的,於成語相伴很快樂。成語背後蘊含的每一個如青花瓷般盛開著清淺釉彩的故事,都在充翼著我的閱歷,助我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晚上,進入夢鄉,我常夢到噴薄欲出的朝陽,坐在江南的漁船上,聽著游魚的呢喃……

成語,內含的精華太多太多,它們常常為我喃著那些天籟般的純真,吟著天籟般的曲調,訴著前輩們的經歷。我們可以“以史為鑑”對照前人來反躬自省,這樣才無愧於人生旅程。

狼煙烽火里,成語開成筆墨丹青,明日黃花,酣暢淋漓地揮灑著紅瓦綠牆裡的一筆一畫。即便這成語再美也不能“望文生義”喲!舉個例子,美輪美奐。這個成語出自於《禮記?檀弓下》,我們後人用它來形容房室高大華美而眾多。但是,現在卻又不少人用它來形容風景,這么做可就叫人笑話了。身為中學生的我們,這種低級錯誤不可去犯;而我們處在豆蔻年華中,這樣的青春時光不可浪費,我們可以去也應該去傳承這中華傳統文化。因為這是——

古老的文化,不老的智慧。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二)

讀了“傳承傳統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教育讀本,我心中的結漸漸解開……

小的時候,每當過年,外婆就會送我們小輩每人一個中國結。那時,與爸爸給我買的玩具相比,我只覺得它單調、難看。

單調無味的紅繩上打了許許多多的結,多無聊的東西啊!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漸漸明白這單調的紅繩與藝術和文化沾似乎有聯繫,於是就覺得它多了幾分韻味,但仍不太喜歡,它遠沒有網路遊戲對我的誘惑力。

有一年外婆送我們中國結的時候,我看見她手中握著一串兩條魚相緊靠、魚尾處垂下一串紅穗子的雙魚結,它好像一直盯著我哩!

可是,最後塞進我手中的卻是一隻在我看來十分醜陋的平安結,單調而無味,我乾脆直接把它扔到地上,並亂踩一通,嘴裡還念叨著“壞東西,壞東西!”

外婆無奈地撿起平安結裝進口袋,她說我一連病了好久,送我平安結是希望我這一年內都能平安健康。而我卻沒能領會她的心意,----外婆是愛我的,她只是把每年對我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中國結中,而我卻耍起了小孩子脾氣。

不久後,我如願的收到到了雙魚結,可卻覺得它沒有那么好看了,甚至就像我一樣蠢笨。對外婆的愧疚與平安結一起結成了我的心結,死死地系在我的胸口,無法解開。

不知是因為這心頭的結還是外婆的手藝好,我竟越來越喜歡中國結了。後來,外婆一邊教我們打中國結,一邊告訴我們,中國結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每一隻中國結都有自己的寓意,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那是一種心愿,一種期盼,我們不能讓它從這世界上消失了。

最近,讀了“傳承傳統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教育讀本,我了解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包括中國結在內的無數傳統文化,書法、古琴、戲曲、文學……它們是無價的精神財富,是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當然應該將它們傳承下去。

現在,我喜歡中國結,我喜歡傳統文化,它們是我永遠的“心結”。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使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頭一個十年,我國GDP“趕日超美”,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今日的中國是東方雄獅,是初升之日。是騰飛的巨龍!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範。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民族廣博深厚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 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維繫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正在這種情感上近代歷經磨難的中國至今仍屹立在東方,而不是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歷代以來,中華民族湧現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爾樂”的范仲淹;明代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代從荷蘭殖民地者中誓死守衛,和敵人同歸於盡的鄧世昌;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用筆作抗戰,喚醒民族的魯迅、老舍等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箭之王”錢學森。榮獲“20xx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這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我們首先要注重個人的修養,同時培養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百善孝為先”,生活中,我們要尊敬長輩和長輩在一起時,要禮貌,遇見長輩要打招呼;進門出門時要告訴長輩……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小事,但這些點滴小事的背後包含的是你對長輩的孝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於世界的科學技術—四大學科。三大技術,四大發明。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經、史、子、集、書、從書。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經,《史記》諸子百家,《詩經》等。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