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

回族的民風很特別,而且還充滿著禁忌。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一)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菸,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在可食的牛羊動物身上,像筋、骨、油、肉、肝、肺、皮、心、腰、腸、肚、管、頭、蹄等這些部位是可食的;像兩門(肛門、生殖門)、須(鼻須)、耳、脊(脊髓)、爪(蹄殼)、腦(腦汁)、鞭(牛鞭)、胞(膀胱)、胰、虎(睪丸)、二血衣(血液、衣包)等,都是不可食的部位。

回族除了不吃豬肉外,還不吃下列動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芻的獸類,如馬、騾、驢、貓、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類,如鷹、鷂、鷲、梟、烏鴉的肉;兩棲類的蟒肉,爬行類動物中的蛇肉;水產類中奇形怪狀的生物,如龜、泥鰍、魚、蛙、蚌、海參、蜇、蟹等(但海產品的禁食範圍有些變化)。

回族禁食豬肉等,直接起源於伊斯蘭教。它本是居住在熱帶乾旱的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遊牧民族的古老生活習慣。後來穆罕默德把它列入《古蘭經》,作為伊斯蘭教教規。《古蘭經》認為,禁食豬肉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豬是“穢物”,“確是不潔的”

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二)

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特別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注。回族以漢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大量只有穆斯林內部交流的辭彙或短語。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又總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磚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於清掃。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內牆上特別是禮拜堂內不貼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區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舉行宗教活動,也是進行宗教教育、傳播宗教知識的學校。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國古典式或兩種風格混合的,由禮拜殿、水房和經堂三大部分組成。

服飾

回族服裝大體與漢族相近,但在頭飾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無沿小帽,表示清潔不染;婦女頭戴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一般把頭髮、耳朵、脖子都掩蓋起來。蓋頭有少女、媳婦和老年婦人之分,少女戴綠色的,媳婦戴黑色的,老年婦人戴白色的。老年婦人的蓋頭較長,少女、媳婦的較短,只披到肩上。蓋頭上有的還繡有花邊和圖案。婦女服裝為右衽大襟短上衣,著長褲。年輕人喜歡在前襟、胸前繡花,在衣服上鑲色、滾邊。男的頭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兩種。上著對襟短上衣,穿白長褲、白襪子,喜歡在白襯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鬍鬚的修飾。男子一般在二十幾歲開始留鬍鬚,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鬍,有的留全臉胡。

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三)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 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麵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 的回族一年四季 早餐習慣 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 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 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回族特別的民風範文(四)

“鐺”,新年鐘聲敲起來了。“過年了!”我歡呼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此時此刻,外面的煙火、爆竹聲連成了一片。先讓我們去搜尋一下煙火爆竹吧。

我們家放的是“百年好和”、“吉祥如意”,瞧,一團團的小火球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火箭升空”,還有的像“陀螺樣”旋轉不停。而鄰居家的“魚雷王”的爆炸聲讓人震耳欲聾,還有“連珠炮”助陣。此時,人們沉浸在這對新年的期望當中。

再讓我們轉移視線,去大街上看看吧。街上節日氣氛特別濃,只見人流如潮,大街兩旁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商家作好了大賺一筆的準備,貨物準備得很充足,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各大酬賓活動層出不窮,人們也放開了腰包,拎著大包小包往回趕。

而我們小朋友可是過足了“過節癮”,吃著五花八門的食品,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跟著大人走親串友,聽著大人們的祝福聲,拿著長輩給的壓歲錢,心裡樂滋滋的。當然,還有小朋友過起了“電視癮”,當起了“小網迷”。

過年真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