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我的共產主義觀1200字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紅軍的故事,看的心潮澎湃,看的熱血翻湧,看的淚眼朦朧。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全文,雖然早就知道這本書,但是一直認為它不會有什麼了不起,世界也並沒有因它而改變。但是當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我以前是錯的,我被此書深深地震撼了,相見恨晚! 

書中描繪了解放區的經濟、文化、精神生活。我則看到一個財富頗為均等、人人平等、洋溢著奉獻熱情、高尚的、正義致尚的社會!

-----什麼是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就是共同富裕。

共產主義就是人人平等。沒有什麼貴族,也沒有什麼蟻族,只有樂於奉獻的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敬重,只有無私奉獻才值得讚美。評價一個人只有一個標準----是否樂於奉獻,不在於其長相如何,也不在其能力大小。

共產主義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均貧富、等貴賤”。----非常精闢!

共產主義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而不是只為自己著想。

共產主義就是“溫暖”,因愛而溫暖,使整個國家象一個大家庭一樣溫暖。

共產主義就是正義致尚,一切自私的行為都要受到批評限制,無私奉獻受到讚美。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雖然沒有告訴人們該如何建造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但是它卻告訴人們一個活生生的共產主義社會曾經在1936年的中國陝北實現過,這比告訴人們該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更具有偉大的意義。這本書使我對共產主義事業有了絕對的信心,對於任何事業來說信心無疑是最重要的。----現在,問題早已經不是共產主義社會能不能實現,而是研究研究當初紅軍是如何成功建設一個共產主義社會的,再研究後來又是因為什麼失敗的。

為什麼成功與為什麼失敗其實是一個問題。紅軍在1936年之所以能夠成功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是因為當時的紅軍處在及其危險的境地,紅軍領導人和幹部必須對老百姓好、對基層士兵好,必須依靠老百姓和士兵才有可能戰勝國民黨,否則就會被抓到、被處決。所以,在這種死亡的壓力下,紅軍的政策是極力地維護老百姓的利益,留給自己的僅僅是活命的口糧;紅軍內部也是給予基層士兵以高度的自尊----民主、自由的批評,在物質上也是對前線士兵傾斜,對基層士兵傾斜。----然而,新中國還沒有實現,革命還沒有勝利,國民黨的威脅剛剛因為日本的入侵而有所減輕,欺負老百姓,欺負下層士兵,當官享福的思想作風就抬頭了,以至於1941-1945年在延安開始了第一次整風運動。新中國成立後,外部威脅更小了,則出現了封將封帥和分配差距達到20多倍的八級工資制外加不同等級幹部不同特殊待遇等等這些嚴重背離共產主義的現象。

----毛澤東懷念紅軍時期那種平均、平等、小人物受到尊重、拚命奉獻、革命激情。建國之後毛澤東就一直與做官享福的官僚主義做鬥爭,可是到死他也沒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只有在民主機制下人民掌握各級官員的任免權,才能對各級官員產生不間斷的、無處不在的、實質性的、不打折扣的威脅,使各級官員不敢欺負弱小。而毛澤東選擇的卻是無休止地批評教育,一次次整風運動,以及看似具有鏟草除根作用的文化大革命,然而終歸失敗。

然而,在亞洲不存在民主制度的歷史文化基礎。所有照搬美國那種西方民主的國家都陷入腐敗和無休止的混亂。所以,最高領袖採取禪讓制,配合其他下層領導民主任免制,這樣一種民主與禪讓的混合制度才是亞洲國家的最佳選擇。既可免於腐敗,又可保證社會的穩定!

毛澤東失敗的根本尚且不在於他沒有施行民主制度,而是他的思路。他的願望是好的,思路卻是錯的。他總是從思想入手,希圖改變官員的思想和人民的思想,繼而改變人的行為,----然而,人類不是思想決定行為,而是行為決定思想----要想使人產生好的思想,先要迫使他有好的行為,然後給予及時的表揚,時間久了他就會在思想上接受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