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後感

今天下午花了一些時間看完了《三體》。這本書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扛鼎之作。其實它的故事並沒有太多新意——外星人侵略地球,但是它包含了大量真實的物理內容,而且還有不少道德方面的思考。我不敢說我完全看得懂,反正就借著這本書隨便扯扯。

有些人看這本書是衝著裡面的科學內容去的,其實作為一名理科生我對裡面的科學內容不是特別感興趣,我倒是對其中的道德問題比較感興趣。首先,人類真的有書里講的那么無可救藥嗎?就我生活的環境來看,不是的。但是我生活的環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也不敢肯定。我還是比較願意相信沒有人生來就是惡的,人人都有可能做壞事,但是人性未必如此。我覺得一個人可能是惡的,但是這樣的性格要在一定的條件或者刺激之下才會被激發出來,善可能也是如此。當然還是這句話,可能是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我這種想法,總之我在這方面還不是太悲觀。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人認為人類已經無可救藥,他是否有替天行道的權利?我認為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王小波說凡是碰到倫理問題都比較複雜,因為每個人的訴求不同。而且也不能因為一些個體就否定全體。很多什麼校園槍擊案就是這樣發生的。這樣也引出了一個書中也提到過的問題:普適的道德標準是否存在?我的想法是:當然不存在,理由同上。其實這本書當中很多人的想法我都覺得是不對的,但是我又想不出來為什麼。倫理這個東西一直讓我有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想當年我自不量力拿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來看,真的是只看懂了前言,順便說一句,前言還是譯者寫的……

我還想講講對這些中國的流行小說的感受。所謂“流行小說”,當然就是那種賣的很好的,網路小說也應該放在此類。我大概不同類型的流行小說都看過一些,科幻的看過《天命》、《三體》,言情的看過桐華的一些書,還有《盜墓筆記》不知道算哪一類,另外我還訂過一年的《超好看》——基本上就是這種小說的合集。我總感覺看這樣的小說就像喝那種質量不大好的烈酒——看的時候很爽,看完了也就沒什麼了。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大合適,因為我並沒有喝過質量不好的烈酒,但是我也找不到什麼更好的比喻方式。我覺得這些小說的共同特點就是人物不是特別飽滿,即便是《盜墓筆記》啊,《何以笙簫默》啊什麼的。儘管這兩本書在同類當中已數翹楚。優秀的小說人物,像《復活》里的涅赫柳多夫等等都給我很飽滿的感覺。當然各人對於小說的關注點可能不同,讀者其實也是被作者培養出來的。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同意金庸說的“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主體是人”。

寫完這些自己也覺得有點搞笑,文章的前半部分等於什麼都沒說,後半部分在大放厥詞,結構……就更加不說了,不過想想也沒事,反正就隨便扯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