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國中語文寫作的3個寫作技巧

考場作文講究一定的技巧,能提煉中心,完整結構,吸引讀者。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因此,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國中作文的3個寫作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20xx中考寫作指導:作文命題日趨生活化

出題越來越貼近生活

許淑君指出,縱觀近五年來的中考作文,體現著穩中有變的規律,但仔細研讀就會發現,中考作文,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命題的規律和寫作的主題。

近年來,青海中考作文的命題特點以半命題和話題作文居多,基本採用二選一的形式。

在內容上,中考作文命題越來越接地氣,貼近生活實際。例如:20xx年西寧市中考作文題目,一是以“發現”為話題,這類題目不設障礙,生活中處處有發現,學生可以寫的東西非常多,比如《我發現了媽媽的白髮》《我發現幸福就在身邊》,在許淑君看來,“發現_____”學生們選取的角度都是身邊的人和事,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多主題充分發揮寫作空間,這類話題作文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內容可寫,絕大多數學生不會離題、偏題,只要突出“發現”這一主題就可以。

半命題作文以“走進______”為題,其中,所補的內容,題目都會給出一定的提示語,這類作文關鍵在於高明補題、精心構思。

在主題上,離不開“情”“理”二字。在許淑君老師看來,中考作文的主題無非兩個字,一個是“情”字,一個是“理”字,情如友情、鄉情、親情、戀情、愛國情、對專業的衷情……還有一個“理”字,這個理就太多了,譬如做人的理、處事之理……表達方式上都離不開這兩個字。

另外,中考作文淡化了文體的限制,給了考生更多的自由選擇。許淑君認為,無論什麼文體,中心都是統帥,材料必須為中心服務,絕對不能游離中心,二者是統一的關係。

平時要注重積累素材

中考作文命題貼近生活,學生都能讀懂,這樣的命題讓學生有話說,容易寫,學生比較容易適應。

在許淑君看來,要寫好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時。學生們最好是從初一開始,系統地、有針對性地訓練,才能在考試中做到遊刃有餘。平時學生所練習的題目,大多是從全國各省市歷年來的中考作文題中篩查兩道,側重半命題和話題作文,讓學生選擇練習。寫完之後,老師會對兩種題型有一個系統的解析,從不同的方面啟發學生。

真情實感最重要

對老師而言,學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誤區可謂老生常談。首先是題目太直白隨意,沒有新意,如:走進曹操,曹操是一個具體的人,但是他的特點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換成走進白臉奸雄,就讓人一目了然。其次是立意,多數學生作文的立意流於一般,常會走調,對所寫事例沒有自己的認知,老生常談。比如:沒有_____,哪有_____,超過一半的學生會寫“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沒有挫折,哪有成功”這一類的主題,缺乏創新。再次,選材陳舊、俗氣。如:選材多是居里夫人、愛迪生、霍金或者上幼稚園、上國小時候的故事。另外,大多數學生表達上欠缺,這跟平時不注重積累和讀書少有很大關係。

對於閱卷老師來說,他們更喜歡立意高遠深刻,語言流暢,文采突出,結構層次分明,讀來有樂趣的文章。無論是生活小事兒,還是家國情懷,無論是接地氣的還是高屋建瓴的,只要有真情實感,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都可以。

題目很重要

寫出一篇好作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的積累努力。中考在即,如何在剩下的時間裡使中考作文取得高分呢?許淑君老師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題好一半文,題目一定要新穎別致。對於半命題作文,補題有三方面的技巧,一是要以具體帶抽象。比如:半命題作文,“_____助我成長”,有些同學會寫父親、老師助我成長,這樣的題目顯得直白乏味,如果換成老師的眼神助我成長,這樣會更具體,更有韻味。二是要以特徵來帶具體。三是巧用以點帶面。如果擬的題目過大,則難以下筆。以走進_____為例,有人會寫走進唐朝,走進憂愁等等,顯然,要在較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不容易,更別說寫出真情實感,所以,最好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比如可將上面題目換成:走進詩歌的殿堂,走進雙溪“舴艋”,既鎖定了主題,又縮小了範圍,文字更有文采。

另外,無論寫什麼,立意要高遠、新穎、深刻,結構層次清晰分明,當然,富有文采,語言表達流暢、書寫規範的作文更容易得高分。這段時間多讀點範文。

話題作文占優勢

通過對近幾年中考作文的綜合分析,許老師認為,未來青海省的中考作文依然還會延續近年的風格,半命題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學生自己去補充)和話題作文(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並圍繞這箇中心內容而進行選材)仍然占絕對優勢,材料作文也占有一席之地,採用二選一的命題形式。另外,從近幾年的中考作文中,明顯感到,緊密聯繫社會,貼近生活實際,將是今後中考作文的趨勢。

國中作文結尾的點化技法

1.重說復點

一考生在以“個性”為話題的寫作中擬題《冬的個性》,主體部分出現“我愛冬。冬,是聖潔的象徵”、“我愛冬。冬,是一位可敬的嚴師”、“我愛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搖籃”等段首句。

結句又一次作點擊:“我愛冬。我愛冬的聖潔、嚴厲和無私,我愛她那獨有的個性!”“我愛冬”反覆出現。讀罷,讀者如欣賞戛然而止的優美鏇律,會沉醉於愛冬的深情中。

2.由敘生情

如果說滲透於敘事中的感情是暗流潛水,那么結尾處的抒情則是由此匯成的巨波大浪。某地中考作文題是“當我面對 的時候”,一考生在題中填上“征服”兩字,運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稱“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螞蟻,敘寫“我”對“可惡的小男孩”種種置“我”於死地的暴行作頑強抗爭的過程,的愛憎態度暗伏其間。至結尾,蘊蓄的感情終於爆發:“那個小傢伙,他愚蠢地以為能征服我這個渺小螞蟻,他卻不知道,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生命的希求是無法用暴力熄滅的火焰!”看,“小傢伙”、“愚蠢”等詞強烈地表達著“我”對暴虐者的嘲諷之情,用“火焰”設喻,又傾泄著何等強烈的對自由和人生執著追求的感情!這樣的由事生情,達到了事、情、理的諧合。

3.由此及彼

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立意的拓展、升華,須靠“點化”這根魔杖。一考生在以“改變”為話題的寫作中擬題《耳朵“挑食”》,運用比擬法寫耳朵“吃軟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變化,然後這樣結尾:“如果耳朵變得更加會‘挑食’,恐怕真話要銷聲匿跡了!”原來,言在“耳”而意在人,言在耳之“挑食”,而意在批判社會現象對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見錢眼開等不良風氣的針砭和對“真話”日見失落的憂慮。這種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筆法,顯示出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4.“點”中逆轉

這裡用作“點化”的,可以是議論,也可以是敘述,關鍵要出人意料,急轉直下。湖南益陽市曾考全命題作文《感激》,有位考生寫了患絕症的舅舅與舅媽之間動人的生活故事,插敘中曾出現舅舅患病前舅媽說過的一段調侃話:“你舅舅就知道貧嘴,一個空話匣子,從沒見他寫個隻言片語,老了連一封可以翻看的情書也沒有。”結尾處寫到舅舅終於溘然長逝,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出人意料地“點”出以下內容:“舅舅死後第三天晨報上,我們看見了舅舅的‘情書’,登在‘徵婚啟事’欄里,用醒目的黑體字:”吾妻,32歲,我以與她生活過5年的經歷作證,她是最好的夥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寶,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無奈天不遂人意,我將先她而去,誰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將感激不盡!‘舅媽捧著這封情書,淚水直流。“這是敘述和抒情的雙重點化,離奇而不失生活真實,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愛妻而薦妻與人,看似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實則正是愛得真切、深沉的特殊表現形式,這種起逆向陡轉作用的點化技法,新奇而充滿魅力,值得借鑑。

描寫景色的要點

抓住景色的特徵,全面細緻地觀察

觀察和感受景物需要發動各種感覺器官,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讀來身臨其境。

【例】起風了,那相對平靜的霧海滾動起來,霧浪一個又一個地慢速翻滾著,猶如慢鏡頭中大海的洶濤。那雄獅、駱駝、孔雀、老虎……被風打散,卷著漩兒,打著傳兒,依依戀戀地飄起來。山上的樹木隨風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也在為這奇幻的“霧景”喝彩......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仙境一般。

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

【例】遠處,大霧瀰漫,淹沒了群山,只露出些隱隱約約的輪廓。不知是什麼時候,霧海中現出奔騰的雄獅、悠閒的駱駝、開屏的孔雀、沉睡的老虎……霧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豐富多彩,變幻莫測,是它給這群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近處,芳草青碧,翠林如海,蒼黛凝重。

展開合理的想像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像的翅膀,能夠讓描寫加豐富多彩,富有內涵。

【例】回頭望去:那霧還沒有散盡,山巒迭翠,莽莽蒼蒼,霧靄好像給它們披上一層薄薄的輕紗,又如那皚皚白雪。真是:無山不飛雲,無雲不繞山。

注意情景交融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