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攻略:讓材料“新”起來

俗語有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要使作文的選材真正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確實比較困難,因人與人的生活狀態,情感結構大致一致,實際經歷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作攻略之讓材料“新”起來,供大家參閱。

作文攻略:讓材料“新”起來

俗語有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要使作文的選材真正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確實比較困難,因人與人的生活狀態,情感結構大致一致,實際經歷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話,叫“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當一個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鮮事的事件上時,這件(些)事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鮮事,因為它是你自己的。基於此,這裡給出能讓所選材料變得更加新穎獨特的兩種方法。

1、從第三、第四構思中選材

在真正的寫作中,面對一個作文題,審題完成後,開始構思,往往有一個思維過程。也就是說,會有很多想法。寫作中有句常用的話叫“拋棄第一構思”。之所以強調拋棄第一構思,是因如上所說,人們的思維結構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對於中學生而言,生活經歷也都大致相似,常規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難做到新穎獨特。

因此,真正寫作時,可以試著拋開第一第二構思,從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構思中選擇材料。比如在寫母愛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構思是母親每天給自己做飯,第二個構思是母親下雨給自己送傘,這兩個構思就屬於大眾構思,很多人都寫過,再寫會顯得俗濫。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較新穎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寫母愛,即是寫母親化名為自己的一個網友跟自己聊天,談心,以幫女兒解開心結,這樣的材料就會顯得比較新。

2、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材

所謂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取材,即審題過後,看看是否能夠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取材料。如一個作文題《尊重》,從正面取材一般都會選取正面描述人與人之間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時單從選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會很新。如果能夠從“尊重”的反義(如“輕視”、“鄙視”、“譏諷”等)角度選材,從材料方面就會脫穎而出。比如可以寫自己作為成績差的學生,曾經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趕上其他同學,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視和嘲諷摧毀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結尾呼籲“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進取精神”。這樣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寫“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脫穎而出,因為作者從新的角度觀照了“尊重”這個問題。使得選材非常新穎。

作文攻略:如何讓記敘文有“得體”的環境描寫

1、局部映襯法

局部映襯是指在作文中描寫自然環境時,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環境映襯人物的精神品質或文章的主旨、情感,從而讓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襯法,景物描寫的文字並不求多,而求“精”而“得體”。某個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寫,但就因這一句話,提升了這篇作文的整體質量。如一同學暑假回農村老家探親,目睹了兄妹換親的封建陋俗,寫了一篇《探親》的作文,文章結尾寫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時山村好靜,走過童年的小樹,我不禁回首:山村霧茫茫,人們還沒有從夢中醒來呢。”作者描寫山村茫茫的霧氣,並以此暗示山村人們還未從夢中醒來,亦即還未丟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華。

使用“局部映襯法”,需要注意的是須根據自己描寫自然環境想要達到的目的來決定描寫何種景物,並去尋找景物與達到的目的之間的關係。如果要表現一個人物的某種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風映襯“溫暖”“溫馨”,用各種表現純淨美好的景物映襯人物的高尚品質……這一筆能使文章不僅停留在記敘層面,而有了一個精神的升華;如果要表現親情主題,可用明媚的陽光象徵與突出親情所帶來的溫暖與溫馨;如果要突出懷念主題,可適當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緊張氣氛,可以電閃雷鳴;如果要表現傷感,可以陰雨連綿……這個對應之處同學們可在平時進行優秀作文閱讀的時候加以積累。

2、整體烘托法

所謂“整體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從整體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或定下了故事的發生氛圍,或作為一個重要要素參與了整個故事的發展。最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第一,將同一環境描寫作為某種氛圍的襯托放在文章開頭,並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仍不時提到。這個環境描寫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圍或交待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如一篇滿分作文《較量》,寫“我”作為班幹部與班裡惡作劇同學的一場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開頭即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環境描寫不多,但從整體上給文章定下了一個緊張的環境氛圍。

第二,將一兩個環境描寫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始終。在這種情況中,須在開頭即涉及這處環境描寫,以此形成線索的始端,然後各段或關鍵段落都要寫到這個或這些環境,文字可長可短,位置可為段首,亦可段末,這樣會使人對這一自然環境產生深刻印象。具體可分成兩種情況,第一,自然環境在文章事件發展過程中是變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寫某事從不好變到好,便會使用雨過天晴的環境描寫,在開頭寫陰雨連綿,文中雨慢慢變小,文尾則變成陽光燦爛。第二,某一自然環境在文中反覆出現,但自然環境本身變化不大,只是承載了某種情感或主題。如一篇北京中考滿分作文《凝聚》,其中“陽光”作為一個環境描寫,在文中反覆出現,但內容上並無很大變化,因為陽光承載的是同樣一份“親情”。

作文攻略:學會用“造句法”在作文首尾點題

很多學生寫作失誤的原因即是離題,而離題非常重要的表現之一又是文章中沒有任何一處文字起到了點題的作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際上,文章當中是否有一些好的點題文字能夠看出學生自己對作文材料及主旨的理解程度。因為只有真正能夠把握住自己的立意,才能把題點好。

所以在寫作打腹稿的時候不妨先想想能不能用本文所提到的“造句法”在文章首尾段點點題,如果可以的話,通常情況下,這個材料是可以使用的。而如果打腹稿的時候發現材料無法如此點題,基本情況下,這個材料的閃光點連你自己都還沒挖掘出來,那么選擇這個材料作文的時候就需要對其主題再進行深挖,或者換一個材料了。

所謂的“造句法”,即寫一個句子充當開頭和結尾,這句子的內容應該包含三個部分:作文題的關鍵字,主要內容的關鍵字(即作文中寫的那件事),主旨的關鍵字。

比如20xx年北京中考滿分作文之一《日積月累》的開頭:

友誼如清風,驅散我心中的憂愁;友誼如高山,保護我那弱小的心靈;友誼如帆船,載著我乘風破浪!而這真摯的友誼只有在日積月累的坦誠相見,真誠相助中練就。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友誼在日積月累中加深,練就”,材料是“同學期中考試幫助我”,即“互助”,而標題則是《日積月累》,而這個開頭就非常準確的扣住了三個關鍵字“友誼”“日積月累”“真誠互助”,這樣的點題就非常好,其材料也肯定就是圍繞著主題來寫的了。

這篇文章的倒數兩段也是如此:

“在這段小李幫助我奮戰的日子,我對學習由沮喪自卑,逐漸有了收穫,直到信心滿滿;我與小李的交情也在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中逐漸加深,越來越濃。

友誼是永不落山的太陽。請伸出真誠互助的手,讓友情溫暖你我的心田,滋潤你我的靈魂吧!”

這個結尾也是緊緊扣住了三個關鍵字“日積月累”“我與小李的友誼”“朋友之間的幫助”。算是一個“豹尾”。

再如另一篇20xx年濟南中考滿分作文《幾分溫暖在心頭》的結尾:

“頭髮梳梳,在成長的軌跡上,我始終滑不出母親濃濃的愛。這份愛,無論何時想起,都會有幾分溫暖在心頭!”

這篇作文的主題是“母愛讓人感覺溫暖”,材料是“母親和我互相梳頭”,標題是“幾分溫暖在心頭”。這個結尾也非常巧妙的將這三部分內容放在了結尾當中。

很多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都不知道考場作文該如何點題,那么,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