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卷作文素材題目

全國卷是如今很多身份都採用的高考試題,而參與全國卷考試的考生又可以積累哪一些作文素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高考全國卷作文素材題目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高考全國卷作文素材題目1:神奇的書籤

我,是一枚書籤,一枚神奇的書籤。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著修竹獨有的芬芳。或許是在油墨中浸潤了太久的緣故,將我拿在手中的人總會不由自主地靜心,將身心託付在書中。初來世間,我毛刺未脫。扎手的身體被放入一本《海國圖志》中。我什麼都不懂但卻隱約感到從手上傳來的炙熱。天演論、沉淪、彷徨、家春秋……漸漸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滅,我越發的看清了這布滿硝煙的天空,看清了那雙燃燒著希望的雙瞳。

一個時代下,一個民族在屈辱中守護著千年文明奮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時光流轉,清風吹散了烽火,漸漸一股如早春的復甦氣息盈溢在空氣里。我又被夾在了一些新朋友中。《邊城》里溫潤的鄉土氣;《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強感;《繁花》里飄逸的落寞情。王小波、王火、畢飛宇、北島……這些名字帶著這個時代獨有的奔放與內斂、激昂與沉思填滿了我的又一份記憶。在那陣狼藉席捲過後殘存的剛強,挾裹著年輕與朝氣,染就了人們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橋樑,在字與心之間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靜謐。曾經迷濛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燈光照亮;曾經清新沁心的空氣,慢慢紛揚了塵土;曾經靜謐安寧的世間,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滿。

時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們的瞳孔。書頁越發的白了,越發的軟而光滑,我掙扎著不閉上雙眼,卻抵不過外邊的黑暗——我罕見天日。我被長久的夾在一本雜誌里,只能透過縫隙看見人們的目光,流連在刺眼的螢幕上。手,緊緊地握著冰涼的手機。他們越發的孤獨,蜷縮在心中黑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長久地等待,長久地窺視,我終於看懂了人們的心,他們在年華中遺失了曾經的記憶,迷茫在無知的昏暗中。他們狡辯說他們可以看手機中的文字,卻不懂得我較之他們了一份溫度,多了一份記憶。多了風花雪月之外的家國天下,紙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義,醉生夢死之外的血氣方剛。正因為他們缺失了對這個悠久文明的曾經苦難心酸的體察,才有悵惘與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書籤為我講述了它非凡的經歷,渴望並嚮往著將一份人文記錄、流傳。我想,這就是我在這個時代的使命與光榮。

高考全國卷作文素材題目2:提升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做主

語文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貫穿著每個人的一生,那么對於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教什麼、提升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首先,“聽”這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聽老師講解《沁園春·長沙》,我們感受到了偉人的氣魄和胸懷;聽鮑國安先生朗誦《赤壁賦》,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豁達和豪邁;聽同學們探討《記念劉和珍君》,我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熱血和執著。聆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欣賞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誦,我們提高了審美情趣,增長了欣賞水平,語文素養在傾聽中慢慢提升。

其次,“說”在語文課堂上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為提升語文素養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在《再別康橋》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不捨情思;在《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能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說中悟,在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再次,“讀”作為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最大。我們對《荷塘月色》進行品味和鑑賞,感受語言之美;我們對《拿來主義》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思辨之強;我們對《宇宙的邊疆》進行閱讀和理解,感受著自然之神秘。通過這些優秀篇章的賞讀,我們全面提高了語言鑑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語文素養。

最後,“寫”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重要方式,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寫作中呈現,沒有“寫”,語文素養就無法從根本提升。我們寫作《難忘的瞬間》,表達生活的感動;我們寫作《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自然的美景;我們寫作《我心中的孔子》,讚美先賢的智慧。寫作完成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這四種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了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是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的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除了課堂有效教學之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和社會生活實踐對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考全國卷作文素材題目3:每一個生命都無需比較

從我牙牙學語起,你便開始拿我和別的小孩比較,從中你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從我上國小以來,你便習慣拿我的成績與別人論成敗,為此你收穫了自豪和榮光。

我曾勸你不要比,因為成績優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聞,認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驕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慚形愧,可你樂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龍,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會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優秀的成績也經不起比。從來沒有比出來的天才,只有比出來的笨蛋。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只有“更”。“最”是極限,是盡頭,是止境;“更”是無窮,是進取,是新的希望。人類之所以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潛能與極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績,打破一項項的記錄,不就是因為信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嗎?記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格言嗎?記得被譽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生說的“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的真言嗎?我們實在無需時時與人比成績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國時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從文、錢穆等一大批自學成才的低學歷的大師便知,強者從來只用實力說話,無須靠一紙分數或學歷來證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經不起比。畢淑敏說:“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因此,無須拿連小板凳也做不好的愛因斯坦跟“發明大王”愛迪生比,不必拿考清華時數學只得了15分的錢鍾書跟“數學天才”華羅庚比。正如每一片葉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人生也都是無以倫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賞,而不是比較和責難。因為人生不是宮廷劇,更不是角斗場,非得要比得筋疲力盡,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風景就在高低起伏、峰迴路轉之間,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際。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脫胎換骨,是一次次的破繭成蝶,而非一個個分數,一張張試卷。

沒必要熱衷於一次次與別人較真,那會迷失了自我。也沒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較,那會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樣優秀。56分我無顏,可61分我在進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別樣風情。

正如朝霞之壯麗,落霞之斑斕,春花之燦爛,秋葉之靜美,天地間每一種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著去尊重和欣賞,而不是在簡單粗暴的比較中掄起你的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