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的講話:學會反思,聆聽自我

尊敬的領導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演講的主題是"學會思考,聆聽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以往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本事,而不只在於生存。"公元前兩百多年的義大利,有一位偉大的學者叫阿基米德。一天,國王懷疑自我純金做的皇冠被工匠做過手腳,認為工匠私吞了部分黃金,便讓阿基米德幫他檢驗皇冠是否是純金的,並且要求不能破壞皇冠。經過自我的冥思苦想,阿基米德發現不一樣物體放在盛滿水的水缸里溢出的水量不一樣,從而得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只要認真思考,善於思考,答案、方法就在我們身邊!思考能夠讓我們真正去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了解本質,讓我們不再僅僅憑藉感覺去做事。當我們學會思考以後,我們就明白如何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呢在此我向大家分享我的三點看法:

第一,謙虛好學,虛懷若谷。相傳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做好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和老婦人聽,然後再反覆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叫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為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她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植根於人民,所以他虛心求教於普通老百姓,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傳誦。由此我們能夠看出,"謙遜"是一個人發現自身問題的前提。謙遜基於力量,傲慢基於無能。總而言之,謙虛是當人問起你在哪裡時,你看到的是你在誰的後面而不是在誰的前面。期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讓謙遜成為我們的習慣,敢於正視自我的不足,從而發現我們自身的問題。

第二,擁有夢想,明確目標。著名作家趙勤曾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夢想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弱小時能有所依仗,強大時不至於張狂。永遠有那么盞燈,指引自我努力的方向。夢想就是燈,不會標給你實際的路徑,只告訴你一個前行的大方向,告訴你那裡可能有什麼,最終你發現那盞燈和你想像中大不一樣,但回頭看看,會發現已經走過了一條路。夢想和夢想就是這盞燈,不能包治百病,但有它就有方向。別高看它,但也別低看它。但僅僅只是擁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有時我們更需要的是為自我制定可行的目標。王健林曾說會給自我先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先賺一個億",我們可能認為這是一句玩笑,但事實上,對於王健林而言這就是他給自我制定的一個小目標。落實到我們自身,就是我們需要制定貼合我們自我的目標,遠大的目標遠遠不如適合我們自身的目標,根據我們自身的情景,制定適合我們去追求的目標,去奮鬥,去堅持,在實踐中關注每一個細節,反覆訓練,反覆嘗試,最終就會達成你想要的結果。

第三,認識自我,自我成長。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一眼看穿別人固然可貴,然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卻更容易走向成功。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記者詢問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當初為什麼選擇了數學,陳省身回答:別的都不會,只好做數學。無獨有偶,另一位記者採訪著名畫家黃永玉,問他當初為什麼學畫畫,他的回答也是,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作畫。這僅僅是說明了兩位大師的謙虛嗎當然不,這證明他們都能在成長的過程中認清自我,明確目標,然後專注地朝著自我的目標努力,從而成為一代名家。認識了自我也就認識了世界,我們站立在外部世界的狀態,行走在外部世界的姿態,都是由我們怎樣看待我們自我而決定的。所以說,人生路上要正確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從而實現自身價值。認識自我,才能明確自身不足,才會尊重他人,才會在擁有智慧的同時虛懷若谷。

最終祝教師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祝同學們學習提高,天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