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觀後感1200字

今天,由黃建新、寧海強聯合執導的電影《決勝時刻》正式公映。作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重點獻禮影片,《決勝時刻》再現了1949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進駐北京香山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歷史,著名演員唐國強、劉勁、黃景瑜、王麗坤等聯袂主演。本月11日,片中播音員孟予的飾演者、青年演員王麗坤曾做客《今日影評》並自評身處偉大時刻的“普通小人物”形象,引發觀眾熱議。

9月20日,電影《決勝時刻》的核心主創——編劇何冀平女士做客《今日影評》,以創作者身份解析這部以獨特視角還原偉大時刻的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影片,同時也與觀眾朋友分享片中領袖形象創作心得。

小人物映射時代波瀾

熱搜詞彰顯主席特質

對於新中國成立至關重要的1949年春天,曾在《建國大業》等影視作品中有過多次展現。為集中描繪這一段光榮歲月,電影《決勝時刻》在劇作層面做出了怎樣的創新?面對《今日影評》拋出的疑問,影片編劇何冀平坦言,她在創作之初就希望能以一個特殊角度再現這段歷史。而為了更加突出毛澤東的形象,她也在片中專門設定了警衛員陳有富、播音員孟予和小戰士田二橋這三個“小人物”。何冀平對《今日影評》表示,他們的加入不僅側面展現出毛澤東作為領袖人物的人格魅力,更映射出大時代的波瀾壯闊。

《今日影評》節目現場,何冀平以緊跟新媒體潮流的“熱搜詞”形式,結合三個小人物關係視角“跨越時空”,為片中的毛澤東形象選定出“職場好領導”、“熱心牽線人”及“走心忘年交”三詞。其中,“職場好領導”正是由黃景瑜飾演的便衣隊長陳有富眼中毛澤東的形象。據何冀平向《今日影評》介紹,在和平解放後敵特形勢複雜的北京,保衛毛澤東的工作極為重要,而寸步不離主席身邊的陳有富自然與灑脫的毛主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細節事件,在烘托主席與戰士親切關係的同時也展現出戰士們的無畏付出。

風趣幽默關愛青年

拉近領袖形象距離

灑脫之餘,毛澤東偉大的人格魅力還體現在他的幽默感上。《今日影評》節目現場,主持人陳旻誦讀了1948年毛澤東主席寫給李達的一封信:“吾兄乃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盼兄速來參與經營。”毛澤東將共產黨的奮鬥史比做一個公司成長的幽默比喻,何冀平也對此萬分欣賞。大量查閱文獻的她在向《今日影評》分享另一則主席趣聞之後表示,當前一些文學或影視作品把毛澤東形象描繪得過於一本正經,而她所要做的正是拉近風趣的領袖與我們的距離。

對於毛澤東主席“熱心牽線人”的“人設”,何冀平對《今日影評》介紹道,主席非常喜歡幫助青年男女,她也因此在電影《決勝時刻》中設計了陳有富與播音員孟予間相愛並受到主席幫助的情節。據何冀平進一步向《今日影評》介紹,片中陳有富常因護衛主席而與愛人失約,毛澤東在了解情況後主動施以“錦囊”相助,絕不會因為自己的領導身份而對下屬晚輩不屑一顧。

借情設計呈現真實領袖

溫故知新只為更好前行

電影《決勝時刻》中,16歲小戰士田二橋的形象,與毛澤東有著極為密切的情節關聯。據何冀平繼續向《今日影評》介紹,片中經毛澤東批示回到家鄉的田二橋,始終與毛主席保持通信,兩人堪稱一對“走心忘年交”,更近似“父子關係”。然而不幸的是,田二橋在渡江戰役中光榮犧牲。何冀平對《今日影評》坦言,好像主席骨肉一般的二橋,是對犧牲於朝鮮戰場的毛岸英烈士的“借情”設計,意在真實展現毛澤東為人父的不為人知一面。作為職業編劇的她表示,只有自己筆下的人物為自己所喜愛,他們才有可能被觀眾喜歡。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包括《決勝時刻》在內的一批家國題材優秀影片集中問世。談及親身參與的獻禮影片創作工作,何冀平向《今日影評》深情表示,作為一名電影工作者,自己有責任將這些名留青史的偉大人物活靈活現地寫出,並令他們的形象同時留存在銀幕與觀眾心中。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秉持溫故知新態度的何冀平繼續對《今日影評》指出,我們一定要先知道這些歷史,才能知道今後應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