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關於大手拉小手的作文:媽媽的手

我還依稀記得,在我還是孩提時,我最依戀的是媽媽的手。那雙手,是那么的膩滑,那么纖細,那么嫩白,那么的靈巧。

那時,我小小的手,軟軟的,不喜歡握爸爸的手,感覺爸爸的手很是粗糙;而媽媽的手不如爸爸的那么大,每當我的小手被媽媽握住,就有一種溫暖感覺,就像冬日裡的太陽。特別是北風呼嘯的冬日,白天還好,一到晚上睡覺,我就不想離開火爐,去那冰冷的床上,媽媽沒法,只能摟著我睡。一雙手握住我的手,我不在冷了。從此,我睡覺就離不開媽媽了,一定要被媽媽握著雙手才能睡得了。時間長了,我漸漸地發現,媽媽的手不在細嫩了,日漸的粗糙了。媽媽說人都老了,手哪能不老。

後來,我上國小了,每次放學回家,廚房裡都會傳來鍋勺的撞擊聲,很有節奏感,不用想,我知道,是媽媽在精心為我們做晚飯。端到桌上,色香味俱全。那時候的我,活像幾百年沒吃飯一樣,狼吞虎咽的。這時,媽媽就會在一旁罵道: “慢點吃,別邊吃邊撒,很可惜的。”吃完後,媽媽默默地用她的雙手把飯粒捉到碗裡,倒給後院的小雞。那時的我,並未當回事,心想,這才幾粒飯粒而已。可現在想起來還真是不懂事,那么幾粒米飯?需要媽媽乾多少汗水才能換來啊!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我漸漸懂事了,可我依舊還會經常握著媽媽的手,細細地端祥。不知何時起,媽媽的手變型了。我在想,媽媽日出而作,日沒而歸,不論雨雪風霜,不分酷暑嚴寒,總是那么忙碌,家裡野外一把手,一年四季忙不停,手能不變形嗎。我好幾次勸說,不要總是那么拚命,保重身體要緊,看著那雙手上的裂痕。可媽媽總是說,人不勞動,挨餓受凍,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什麼了。我的眼睛裡沁滿了淚水,最終沒在說什麼。轉身回房裡。繼續寫作業去了,媽媽依舊是腳不停,手不住打理著家務。

如今的我已經初二了,離家十幾里遠,沒有多少時間陪媽媽,也不再有很多時間幫媽媽。每到周末回家,才能幫媽媽做點點家務活。可媽媽總是不讓我做,總是說,我雖然沒讀過書,但我知道,讀書是腦力勞動,很累。好不容易回到家,去先把作業完成,然後好好休息休息,這點小家務活,用不著你做。說著說著,轉身又她忙碌去了:只見她一雙手,一會拿掃把,一會兒拿抹布,一會兒拿鏟子,

在家短住了一天,星期天下午,我收拾好東西,又要回學校了,臨走的時候,媽媽站在路口,揮著她那飽經風霜的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梅,下期就初三了,一定要努力,爭取畢業後考進縣城一中。我誠懇的對媽媽說:放心吧,媽媽,我一定努力,不辜負您們的厚望,考不進一中,誓不罷休。當媽媽想我揮手告別時,我又看見了媽媽那雙廋削的手又增添了許多裂痕,臉上有了些許皺紋,頭上有了幾絲白髮。我的心不禁為之一振,我明白,媽媽不是歲月侵蝕,而是為了兒女操碎了心。

作者簡介:

尚金梅,就讀於貴州省納雍縣曙光鎮曙光中學八6班,是文靜的女孩。比較喜歡文學,課餘時喜歡看看書,練練筆,尤其是接受了多思教學理念後,更喜歡作文了。成績嘛,在班上也算是個頂尖生了,不過,壓力就是動力。相信她,在接下來的國中最後一年裡,她一定會努力加油的!

教師評點:

尚金梅同學的《媽媽的手》一文,從小處落筆,先抑後揚,時間跨度比較大,感情至深感人,可以說是一篇較為成功的“多思”作文中的佳作!

(尚世龍老師指導點評)

本文作者: 尚金梅(公眾號:北京文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