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京劇的作文:九更天

京劇有一出折子戲,名為《九更天》。世人皆知五更天,何為九更天?九,數位極致,長夜漫漫無法天明。天明又如何?天明得問斬啊,老天不勻。

這是出冤戲,九更天就如《竇娥冤》里的六月揚雪般惹出的天怒人怨!

該劇為京劇搶救劇目之一。重新演出改名為《未央天》,字面意思其實一樣,不一樣的是,漢室宮斗劇,讓上林苑、未央宮影響甚廣,此未央非彼未央。私以為還是《九更天》來的好。

原劇植根民間,雖是義僕救主的老套路,其中離奇血腥卻讓人咋舌。

該劇為南派京劇的保留劇目,南派京劇不同於北方劇場演出講究韻文風雅,一招一式有定式,尤其在天津衛,票友們深諳其道,錯一處滿場喝倒彩,角兒成名得過天津衛戲碼頭。

南派大多以拜碼頭搭台子走江湖演出為主,講究絕活兒。在我奶奶的古兒經里,提到過一位曾在我們黃橋地區走紅的武生,後來銷了聲匿了跡,一打聽,意氣用事跟人打賭,在長江小舢板上翻跟頭,連翻了九十九個,最後一個翻到江里丟了命。蓋叫天在南方比譚鑫培受追捧,亦是如此。

譚鑫培的老生唱腔連慈禧老佛爺都為之著迷,卻還是比不了蓋老闆的一生武藝。南派另一特點就是神鬼劇多,劇情怪誕卻貼合世情,《九更天》應為後者。

《九更天》劇情大體如下:義僕馬義和二東家進京趕考途中相繼做了個怪夢,夢到大東家渾身血淋淋的託夢說冤。(省掉了很多劇情鋪墊,直奔主題)

回來果然是奔了喪,只是靈堂上寡嫂試探小叔子露出了馬腳。寡嫂自個兒心慌了,忙找姘頭商議,姘頭想出毒計陷害小叔子姦殺寡嫂,寡嫂自然不能死,死的是姘頭的老婆冒充寡嫂,一樁真正的無頭人命官司就這樣稀里糊塗的套在了二東家身上。

馬義鳴冤,縣老爺讓他三天內找到頭再說。這樣的推諉方式在現代官場也是屢見不鮮,官老爺隨便一句話支使得小P民心力俱疲。也是馬義愚勇,走投無路之下竟想出以女兒人頭來冒充。

戲劇的魅力在於能打破所有的蕃籬,世人皆惜命,而在戲劇里一群無所懼的人,視死亡為打破鏡框。馬女死得悽厲,聽到父母這般言語,她只問了一句:父母死後何人來祭奠,說完自刎,滿滿的留白讓人唏噓。

接下來的劇情在觀眾想像的空間裡,馬義被戲弄後滿腔激憤化為執著,告御狀滾釘板成了觀眾口口相傳的另一個噱頭,這是戲劇感官的張力,我卻以為戲劇內心戲,“向死而生”的脈絡更具感染力!人到中年,可能性必然性設定了一個成型小框子的上下限,執著被稱之為“著相”;勇氣得不破不立;向死而生不能,苟且偷生算作浮生。

聽奶奶提過這戲,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九更天》的劇名,什麼怨什麼仇的甚感荒唐。直到如今,見過生活中的各種荒誕不經,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拼了演技,荒腔走板太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