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學生作文技巧:糾錯是成功之母

有同學問:小時候,我就聽大人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聽說程老師在“小作家”班上課時,在黑板上寫了“糾錯是成功之母”,學寫作文該如何糾錯呢?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針對“驕傲者必敗”而言的,但容易引起歧義,好像只要“失敗”就必定能“成功”。事實上,“失敗”不能成為“成功”的原因,更不能誤以為“失敗”必定能成功。試想:當你寫了一篇篇“失敗”的作文,不去思考“失敗”的原因,不去糾正“失敗”的錯誤,結果如何呢?肯定會一次次重複所犯的錯誤。

作文“糾錯”的範圍很大,從審題到選材,從布局到謀篇,都有可能犯錯,犯錯就要糾錯。不過,作文糾錯主要還是圍繞語言表達進行的。作文糾錯憑藉的原則是“六性”:真實性,規範性,完整性,有序性,一致性,簡練性。

現在,你一定想知道,怎樣運用“六性”糾錯? 我分三個方面介紹。

一是運用“真實性”、“規範性”糾錯。

運用“真實性”糾錯:不管寫什麼樣的作文,表達的內容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即名實相合,不能有半點虛假,比如:“……我買來一盆榕樹,每天清晨為它澆水……”榕樹不可能種植在盆里,只能生長在野外。這樣寫顯然失去了“真實性”。

運用“規範性”糾錯:不僅包括書寫、格式、標點的規範,而且包括詞句排列的規範,比如:“小時候”、”放學後”、“冬天”等表達時間的詞語一般單獨排列在句首,不能隨便添加詞語。“我小時候”、“下雨的放學後”、“在冬天時”的表達都是不規範的,規範的表達是:“小時候,我……”,“放學後,下雨了”,“冬天”。

二是運用“完整性”、“有序性”糾錯。

運用“完整性”糾錯:句子用來表達“誰——怎么樣”,“誰——是什麼”,必須完整,不能殘缺,比如:“我看見媽媽渾身上下都淋濕了……”這是不完整的句子。“我看見媽媽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濕了……”這才是完整的句子。

運用“有序性”糾錯:句子的前後連線要沿著生活的軌跡,符合事物發展的情理,比如:“爺爺年輕時,是個數學老師。”“媽媽說:‘你要不換條被子吧!’”“在寒假裡,我去看了大寧公園鬱金香花展。”這些句子都不符合“有序性”,糾錯後的句子是:“年輕時,爺爺是個數學老師。”“媽媽說:‘要不你換條被子吧!’”“在寒假裡,我去大寧公園看鬱金香花展。”

三是運用“一致性”、“簡練性”糾錯。

運用“一致性”糾錯:為了思路清晰,句意明白,中心鮮明,同一篇作文中,人物的稱呼必須一致,不能隨意改變。比如:“爸爸”不能改成“父親”;篇中或篇末點題的詞句都要與題目一致,比如:題目是《埋在心底的願望》,篇末點題是:“這一直是我埋在心底的秘密”,這不符合“一致性”,糾錯後是:“這一直是我埋在心底的願望”。

運用“簡練性”糾錯:為了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明白話,在不影響句意明白的前提下,必須堅持將可有可無的詞句刪除,比如:“就在這時,人們看到了,連忙紛紛走過來,老人們有的在白雪皚皚的廣場上晨練……”,這是不簡練的有拉扯話的句子,糾錯後的句子:“這時,人們紛紛走過來,有的在白雪皚皚的廣場上晨練……”句子一簡練,意思就明白了。

指導作文修改的“六性”原則,好比作文病院的一位大夫,能隨時診斷作文表達中的毛病。一旦符合“六性”原則,作文便能文從字順,句意明白,想寫就寫,表達到位。

本文作者:程逸汝(微信公眾號:程老師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