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作文:讓作文“有光也有顏色”

有同學問:我平時看到的東西好多好多,可是,一提筆寫作文,那些東西仿佛長翅膀似的,一下飛走了,幾乎全沒了。程老師,我該怎么辦呢?

動動小腦筋,辦法就來啦!請你讀一讀德國詩人歌德的名言佳句:“我們周圍有光也有顏色,但是,我們自己的眼裡如果沒有光和顏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顏色了。”

這一名言佳句告訴我們:光彩奪目、五彩繽紛的生活就在我們眼前,倘若你毫不在意,無動於衷,那么,生活的光彩和艷麗就會黯然失色,甚至不復存在。這不由讓你想到怎樣獲取作文的材料?全靠自己細心觀察、切身感受,既要用肉眼,又要用心眼,做到肉眼、心眼並用。

作文是寫自己看到、聽到、感到、想到、體驗到的生活,照理說,只要能看、能聽、能感、能想、能體驗就能寫作文了,可是,事實上並不那樣簡單。就拿“看到”來說吧,假如你站在大海邊,看到太陽初升,往往只能說“大海真遼闊”、“日出真壯觀”,究竟怎樣“遼闊”,怎樣“壯觀”,就感到不容易。這是因為你用肉眼看的時候很粗疏,沒有認真地用心眼去分析、探究。頭腦里的意象模糊,提筆寫作文當然就不會具體、細膩、逼真,不會將事實源源本本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也不會像一幅“有光也有顏色”的畫,或像一套活動的影片似的,使讀者能夠親切地看到、聽到、感到、想到、體驗到。這樣的作文不是沒有光和顏色嗎?

讓我們先讀一個同學寫大海日出作文的片段——

早晨,我跑到海邊,看見太陽升起來了,真美麗!這時,大海更迷人了。

讓我們再讀另一個同學寫大海日出作文的片段——

早晨,我跑到海邊,坐在大礁石上,望著遠處天和海相連的地方。我看見,在天海之間有一團火在跳躍。啊!那是太陽!火紅火紅的太陽,一跳一跳地向上升起。太陽把大海映紅了,好像給大海披上了一層紅紗,海面上閃耀著一串一串五彩繽紛的光圈,就像我在家用肥皂沫吹的小泡泡。

讀了上面兩個同學的作文片段,你一定會說:“後面的作文‘有光也有顏色’。”是的,生活是作文的課堂。當你面對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生活,用肉眼當攝像機,去攝下有意義的鏡頭;用心眼多想想、多記記。然後,用語言文字勾畫生活的美景,“有光也有顏色”的作文不就是這樣寫出來了?正像後面那篇作文的小作者,勾畫大海日出美景時,隨時塗抹各種色彩:“火紅火紅的太陽”;“披上了一層紅紗”、“五彩繽紛的光圈”……這就把海上日出寫活了,寫得真把讀者給迷住了。

現在,你該明白:作文中的景物、人物、事物都是觀察生活的結果。觀察可分為外觀察和內觀察兩種。外觀察是用肉眼觀察客觀的人和事物。內觀察是用心去想,發現人和事物的內蘊,仿佛將眼光反照自己。這種無形的眼睛就叫“心眼”。運用心眼可以洞察過去未來,人物內心的隱秘;可以從平常生活中看出不平常的意義來。肉眼和心眼並用,就能使作文中的人和事物具體入微,栩栩如生,一切都是活躍的,有生命的,一切都是有形有聲有色。請讀作文《秋》的片段——

“媽媽,有我的信嗎?”

媽媽從信箱裡取出一片小金葉兒,輕輕地放在我的手心裡。“有,是大自然寫給丫丫的信。”

我用雙手捧著小金葉兒,我看見了大自然那雋秀的字跡:‘丫丫,秋天來了,來吧,你來吧!野菊花綻開了笑臉,淡雅的芬芳將向你輕輕襲來。果園裡成熟的大蘋果,就像你的臉蛋兒一樣紅撲撲的,還有那金燦燦的蜜桔,甜極了……

顯然,小作者在觀察事物時,展開聯想,運用擬人化手法,將“小金葉”當作人物看待,使它既有人物的感情,又有秋的色彩、特徵。這意味著小作者在在外觀察的同時,也在內觀察:默默地觀察自己,體會自己的生活,做到了肉眼、心眼並用。

現在,你也許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觀察生活怎樣做到肉眼、心眼並用?最好的辦法是平時隨時留心觀察:從外表到內蘊;從一般性到特殊性。如一個人,因低頭而想到他正在沉思;因臉紅而想到他正在害羞;因蹦蹦跳跳哼小調而想到他遇喜事興高采烈。又如:你家裡有盆菊花,這和公園裡的菊花一樣,都有枝、葉、顏色、姿態,這是一般性;但家裡的菊花和別處的菊花,枝、葉、顏色、姿態有什麼不同處,這是特殊性。你見到一個小孩,他天真活潑,這是一般性;但他的天真活潑的表現和其他小孩有什麼不同,這是特殊性。肉眼、心眼並用不正是要把握事物外表和內蘊;把握好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嗎?這不由想到,寫日記可說是訓練肉眼、心眼並用的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作者:程逸汝(微信公眾號:程老師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