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白的優秀作文:謫仙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隨著朗朗書聲,我又一次接觸到了青蓮居士李太白的詩。

一首《將進酒》淋漓豪爽,既表達了心中懷才不遇功業未成的悲涼之情,又表現出對王權富貴的鄙薄之意,縱然心中鬱悶,經歷波折諸多,好在他失意卻不消沉,詩風漸為蒼勁。世事不染他風華,紅塵不沒他才情,世事變遷,年少時的萬丈豪情猶在,野心志向安存,奈何身處山野,唯有寄情詩文,抒發胸臆。

李白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他詩中很多意態是動的,連停頓亦是飽含急切飛揚之態,他性格灑脫磊落,一切光明的辭彙用以形容都不為過。

滿身才華,不得重用,仕途坎坷,抱負不得展,明皇認為他更好的職業是做個名滿天下的詩人,發發清論便罷。誠然,對於李白這般天性浪漫的詩人,仕途一路委實不太適合他,儘管野心催逼著他,促使他施展才華,但天性使然,他不是一個政客,無法適宜在陰暗的漩渦中玩刀口舐血的兇險遊戲,他恢復自由,回到山野,攜銹劍騎青驢遊走於紅塵,遙望長安一鉤殘月,月如霜,滿心寂寞一身風塵。

若說李白因仕途失意心中鬱悶,可到底他是一個逍遙之人,見慣了美景,包容萬物,那一份灑脫叫人感懷,那一份豪放不羈叫人心生哀憐,到底是謫仙之人,與世俗格格不入,這天下又有哪裡是他的歸處?“明知不可而為之”聰慧如他,這份堅持亦是難得,是了,受到打擊、磨難、坎坷,著實會叫人心生煩悶,甚至一度頹靡不振,可這一切真足以左右心緒嗎?我們不是聖人,可又豈是甘於庸碌一生的痴兒。心中的夢想是遙遠難觸,可終其一生,總該有所見長,那條路,絕非遙遙無期,或早或晚,總該瞧些清楚那邊是何種風采,只是過程甚是艱難,艱難到叫人幾欲絕望。

放棄嗎?他不甘,不甘斷了心中所念的治世之心,一生那么長遠,不追逐,不放肆,枉來世間夢一生浮沉。明知那夢,若即若離,遙綿無絕,可還是賭著最後一絲傷懷和期翼,堅持著不懈頓,無畏向前,那種豪放,是難以效顰的高尚精神。

作者:欽樂佳(公眾號 微海泛舟)掃描二維碼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