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物的優秀作文:水酵餅

水酵餅,也許太普通了,我偏要寫它。米粉發酵後做的,小茶碗口大,圓形,比錢角子稍厚,進口綿軟糯和,略有點甜酸。假若時間寬裕,小口慢品,越吃越想吃;時間太緊,一大口一片也不致嚼出泡來。

也許是因為這一特色,當年深受我們這些小學生歡迎。每天清晨6點多鐘上早讀,夏天尚可,冬天怕冷捂被窩,不挨到爹媽吆喝不肯起床。

急急慌慌趕到校門,喝豆漿泡油條怕燙,吃燒餅嫌硬,水酵餅正合口味,三片五片,一連跑一邊咽,不到教室就全部下肚,更何況,水酵餅遠比其它早點便宜。大的一分錢一片,小的三分錢五片,家裡給的早茶錢省下幾分買糖果零食止止饞總是好的。

現在回想起來,也正是因為價格便宜,成本低廉,水酵餅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方便,也養育了不少家境困難的無業居民。一口直徑約二尺的平鍋,一隻在砂缸上敲個爐門的“烘鍋箱”,再就是麥草把兒米粉了。

操作程式說來好笑,鍋底上刷點油,然後一勺子一勺子將調勻的米粉順鍋邊挨次倒下,眼看一圈圈排滿了,燒上兩個麥草把兒,稍停,用瓢兒舀點水四邊一箍,蓋緊鍋蓋,最多分把鍾騰騰霧氣夾著甜香瀰漫開來,給凜冽的冬晨街頭添了溫暖。 據說,最大的講究就是米粉發酵,最怕發過了頭酸得不能進口,再就是水調米粉厚薄要勻,厚了挺硬,失去了水字風味,薄了不成形。

這些年來,黃橋燒餅固然走遍了全國,不少小鎮名特食品也相繼恢復:豬耳糕、肉鬆晶、冰糖蹄、銀杏粥,五花八門,豪華富貴。而水酵餅,至今我還未曾看到。

人們的眼光似乎都盯在賺大錢上,殊不知,返璞歸真的平民化食品,既可為裝足了鈣奶肯德基等等的胖墩兒們沖沖油膩、清清胃口,亦不失為一條就業門路。

畢竟大城市的人有眼光,聽老伴說,三年前她曾在南京雨花小區看見一位老奶奶賣水酵餅。打電話給女兒,女兒說,不僅南京有上海有,老家車站也有,上半年她曾在回南京上車時從視窗伸出去買過一疊,“你們呀,只曉得在家吃泡飯,吃黃橋燒餅,又不出去走走……”